9月开学伊始,在南京市一所著名的小学里,一封学生爸爸写给老师的信引得家长们议论纷纷。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封信:
尊敬的陈老师、丁老师、钱老师:
非常感谢你们的辛勤工作,以及对孩子们负责的精神!
但我发现开学以来,几乎每个家庭都在陪孩子读书,帮孩子订正作业,提醒孩子记得带这样或那样去学校等等,这是不是有点太紧绷了?生活不是只有“课本和作业”的,家长孩子都不是。
我从未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我只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至于成绩如何,凭兴趣和天分。
我已经告诉孩子:数字4的书写没有必要那么严格,写开口是4,写闭口也是4,都没错,写工整就行;考试好坏都没有关系,无需在意,也不用和其他同学比较。
我郑重承诺,言而有信,不管现在和将来:无论我家女儿考什么分数,我都不责怪老师!只要她高高兴兴上学,快快乐乐回家。
从信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位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这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但只要“怎样写4都没有错”“考试好坏都没有关系”孩子就能在学校快乐无比?小学6年的成长岁月里,除了让他快乐,我们还应该让孩子收获什么?
快乐学习是个伪命题
对于在学生时代吃了很多苦的家长来说,出于补偿心理,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能够轻松快乐一些,特别是受西方教育影响的家长,更把快乐放在了第一位。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西方小学生活,是隔三岔五的假期,是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是少之又少的作业,其实,这是对西方教育的浅层了解。
欧美国家孩子的小学生活的确轻松不紧张,但这仅仅是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要求低、在校学习时间少、更多的游戏和宽松的管理,都是为了给每个家庭有足够空间发现、发展孩子个性化的兴趣。而读书和各种特长的选择,要看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即人生规划,如果想将来跻身精英社会,小学时期就得付出很多努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去学习才艺、不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进不了名牌大学;在欧洲,因为社会福利好等原因,很多学生相对容易进入理想的大学,但宽进严出,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学生是很难正常毕业的。也就是说,欧美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的要求更高。
有句话也许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欧美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的努力付出是一致的。更何况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面对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的中国教育,我们每个孩子都不得不直面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因此,很多家长对“快乐教育”是有误解的,是不够全面的。
所以,在你羡慕向往西方小学快乐教育的时候,是否仔细想过,你究竟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