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为什么“父慈子孝”的亲子关系会有问题?

2015-06-03 16:36:4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我们不但要“积极的倾听”以期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的感受也应该直接的、明确的传递给孩子,才能使孩子觉得对某一件事是被肯定或需要改变,就可避免猜测、怀疑或烦恼而产生自信心,这对其人格的发展必有帮助。

为什么“父慈子孝”的亲子关系会有问题?

由于教育的普及,育乐方面也日益被重视,父母重视子女,可由儿童用品之畅销和多数父母不惜付出各种补习费、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得知“望子成龙”的欲望有增无减;这与半世纪前有钱人家才能读书的情况迥然不同。

然而所谓“青少年问题”却给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困扰,父母与子女不和谐的情况相当严重。珍贵的所谓天伦之乐由孩子长大而消失。难怪最近常遇到忙够了事业与养育子女的朋友诉说未能与子女做到和谐沟通的苦闷。

为什么传统的“父慈子孝”的亲子关系会有问题?可从心理问题来探讨。

一、抱怨父母不了解他们的心理:

父母与教师的权威在中国社会已有二千年以上,根深蒂固的历史,父母往往只知道运用权威,对子女要求太多或期望太高,抹煞其兴趣与才智引起对父母权威的不满,进而对所有人的不满,使由抱怨而不满,甚至于反抗、逃避。

二、寻求自我、期望自由独立:

基于此一观点,特提出寻回天伦之乐之浅见于下:

1.重视语言的运用。语言学家早川博士在《语言与人生》一书里,引用齐斯基先生“科学和健全”一书的序言中所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油,润滑油可使人际关系良好,然而往往润滑油里含有金刚砂,金刚砂会使两个齿轮磨损,唯有找出润滑油里的金刚砂,才能使机器年龄延长,也能发挥机械的最大马力。”可见语言在促使亲子关系的和谐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件事的传达由于用词是否适当,脸部的表情、语调语音的柔和与否,可使对方的感受不同。说出来的一句话若能做到“我行、你也行。”对方必定欣然接受,那么亲子间也就不会有问题,我们也都没有问题。

2.尊重个人的人格,练习积极的倾听。子女是我生、我养,父母是子女的主宰;这种意识与观念是错误的,子女毕竟是另一个“人”的个体,他有他的独立人格,事实如此,法律也认定如此,父母亦应明白这一个事实;我们若能对子女如对朋友一般,我们对“父母的权威”就能较为适宜的运用。而倾听子女的话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我们无意中常听到大人们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或“够了!够了!你要说的我全知道,你不必啰嗦!”等,这种“泰山压顶”的观念不除,要做到倾听孩子的话是有困难的。英国名将威尔逊将军九岁时说了一句话,他说:“妈妈,如您能听我说完,我就是长大了。”父母盼望子女长大,我们需要“积极的”去“倾听”,这样会使子女觉得被了解,被重视。

3.先接纳,后提出意见。时代不断的进步,教育水准已提高,父母不识字或只有小学程度,而子女大专毕业的不乏其人。交通发达来往频繁的现在,与从前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情形不同;一位教师在中秋节讲嫦娥奔月与登上月球,证实月球上没有任何生物,而带回来的是岩石不是月兔的事实,某些方面子女已比父母懂得更多;因此,父母若以一知半解的知识和以权威要子女完全接受你的意见,未免过于勉强,如能听完子女的意见后,说一句“你说的也有道理。”表示接纳,然后再将你的见解告诉他,表达你的意见,如此可能子女也会同意你的意见,再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不论输赢。传统的父母的权威、优越感或所谓的“面子”作祟,使日常生活中争执的机会增多,不满的气氛升高,使彼此生活得不自在也不愉快;如果能够不论输赢,经常发出“你好,我也好”的讯息来,使子女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有信心的气氛,必能把事情做好,家庭也充满了快乐。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