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孩子的人生早在胚胎期就已开始了。妈妈怀孕8周时,宝宝就具有模糊的感知觉。母亲的心理状态如何为他们营造健康的母体环境,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在出生时,孩子们又辛苦的做了些什么?这次,专家通过最新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你解读孕期和生产时的真相!
请用“产前儿童”这个词代替“胎宝宝”
伴随着巨大的哭嘹声,惊叹声和赞美声,一个小生命降临人间了,这个时刻就像古老的生命度法再现。此刻,新世界诞生,夫妻和家庭的命运不同以往。新生儿,命运的幸运儿,随着有力的啼哭,无所畏惧地强势诞生。
你一定以为新生儿的诞生,意味着人生才刚刚开始吧?错啦,他们其实早已踏上人生之旅。9个月前,被孕育在神秘的,幽暗的母体内时,人生故事就已经展开。近期科学家们对胎宝宝的观察,转变了大多数人对他们在子宫内生活的理解。现在,专业人士更喜欢用“产前儿童代替”代替“胎儿”来描述这些居住在子宫里的小家伙。“产前儿童”这个词,似乎更能体现他们出生前后,人生的连续性与相似性。
一般来说,人类的主要生命体都是由初始核心细胞转换形成的,而初始核心细胞在生命最初的8周时呈现胚胎状态。此时的“产前儿童”还无法思考和感受。他们思维的最初发展,开始于在母体内的最后一个月,这时,他们能感受外界,也有了心理活动,换言之,此时的心理活动正是他未来思考能力的起点。
平静的妈妈给“产前儿童”的母体正能量
与母亲的会面,是每个人生命的“第一次冒险”。其实,早在妈妈子宫里时他们已经开始了冒险之旅。健康的母体环境,自然是“产前儿童”成长的必要因素;但他们还需要心态平衡,内心平静的母亲。最重要的是:一位真正心理健康的女性能够对怀孕,对孩子的存在给予全然的接纳。
心理学认为,不同的心理状态会让人呈现出不同的躯体状态。与之相对应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身体状态就是心理运作的结果。一位焦虑、抑郁的孕妈妈所产生的荷尔蒙,经过血液循环,被孩子吸收,长此以往,孩子出生后会成为焦虑或抑郁的易感人群。
人格的形成,来源于遗传和环境因素,而母体环境就是这最初的环境因素。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怀孕时孕妈妈们要避免惊吓,打击和创伤。总体上讲,这种观点没有错。但是,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事实:孤立的创伤和打击,不会造成母亲持续的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不接纳(除非这些打击是毁灭性的,可以一下将人击溃)。母体环境是由母亲长期的心理状态演变而来的。在我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中,常常遇到很多成年人梦到住在冰穴中,寒冷的冰水流遍全身,这是由于做梦者遭受了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母亲情结”的折磨。“负性母亲情结”是孩子感受到的恶劣的母婴关系。在梦中,人们再次体验到了自己在母体中的感觉,也再次体验了和母亲的关系。这时的“冰穴”象征着无意识中“冰穴”般寒冷的子宫。也许,母亲对孩子无意识的拒绝和不接纳,才会让孩子感觉好像生活在“冰穴”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