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子
拉丁名:Luffa cylindrica(L.) Roem.(原植物丝瓜) Luffa acutangula Roxb.(粤丝瓜)
名称考证:乌牛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润燥,驱虫。用于咳嗽痰多,蛔虫病,便秘。
用法用量: 2~3钱。
冬瓜子
种子别名:白瓜子、瓜子、瓜瓣、冬瓜仁、瓜犀。
种子来源:即冬瓜的干燥成熟种子。洗净晒干(有先用明矾水浸泡1日后再洗净晒干者)。
性状鉴别:种子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扁平,长1-1.5cm,宽0.5-1cm厚约0.2cm。表面黄白色,略粗糙,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外缘各有1环纹(双边冬瓜子)。一端稍尖,有2个小突起,较大的突起上有珠孔,较小的为种脐,另一端圆钝。种皮稍硬而脆,剥去种皮,可见子叶2枚,白色,肥厚,胚根短小。体轻,富油性。气无,味微甜。以颗粒饱满、色白者为佳。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1g,加水20ml,煮沸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置带塞的试管中,激烈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检查皂甙)。
炮制方法:炒冬瓜子 取净冬瓜子,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摊凉。
炮制品规格:炒后表面微黄色,有些鼓胀或爆裂,有香气。
炮制作用:炒后性甘无寒,对水肿胀满、体虚为宜。
性味归经:甘,寒。
化学成份:冬瓜子含油14%,其中酰甘油的含量在72%-96%之间,所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以及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等。又含脂类,内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已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脑苷脂。还含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24-已基胆甾-7、25-二烯醇、24-已基胆甾-7、22、25-三烯醇、24-已基胆甾-7-烯醇、24-已基胆甾-7、22-二烯醇、24α-已基α-胆甾-8、22-二烯醇,22β-已基α胆甾-8,三烯醇。又含三萜类化合物;粘霉烯醇,西米杜鹃醇5,24-葫芦二烯醇。去脂肪后的种子中含蛋白酷活力的组分以及硒、铬等无机元素。
药理作用:
1、免疫促进作用 冬瓜子热水提取后,经透析得透析内液,此液对小鼠淋巴细胞的致丝裂活性呈浓度依赖性。透析内液为B细胞致丝裂剂,有PBA(无性系B细胞激活剂)活性及佐剂活性,使PFC(宽斑形成细胞)数显着增高,呈现免疫促进作用。
2、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从冬瓜子中分离纯化出胰蛋白酶抑制剂,得到4个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组分,其中两个组分属小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
功能主治:清热、清肺、化痰、排脓利湿、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肺脓疡、阑尾炎、白带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服。外用:适量,研膏涂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久服寒中。
黄瓜子
别名:哈力苏
汉语拼音:huang gua z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uus L
中药化学成分:黄瓜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oleic acid)58.49%,亚油酸(linoleic acid)22.29%,棕榈酸(palmitic acid)6.79%,硬脂酸(stearic acid)3.72%。
功效:黄瓜籽主治风湿性腰腿痛及跌打损伤。黄瓜籽30克,焙黄研为细粉,加蛇蜕粉3克,混合后服用。
科属分类:葫芦科
主治:骨折筋伤;风湿痹痛;老年痰喘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功效分类:筋接骨药;祛风药;消痰药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种子。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