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可以称为一位真正的母亲,可以享受怀抱婴儿的喜悦了。那么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时期将发生哪些变化吗?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乳腺例外)恢复至正常非孕状态所需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内,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最为显着。但前者为复原,后者为进一步发育。
1、子宫的变化
子宫会发生变化,这是在所难免的,怀孕期间,母亲身体的各个系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以子宫的变化最大。怀孕前子宫只有梨子般大小,而等到妊娠足月,子宫会变得像个大冬瓜。当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会立即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产褥期内子宫的变化最大,它将从胎盘刚娩出后的状态逐渐恢复至妊娠前子宫大小的水平。产褥第一天,子宫底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厘米。产后1周,子宫约似妊娠12周大,在耻骨联合上可扪及。产后10天,子宫下降至内盆内,腹部检查扪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子宫恢复正常非孕期大。其重量也相应由分娩结束时的1000克左右降至接近非孕期的50克左右。
2、产后痛
婴儿出生后,产妇会立即感到腹部有与痛经类似的剧烈疼痛,这种痛称为产后痛,或产后子宫痉挛,是由于催产素的释放引起的。这种激素可引起分娩时子宫的收缩,缩小子宫并减少出血。
由产后子宫收缩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会每天逐渐减轻,如果感到疼痛时可服用药物来减轻疼痛。布洛芬、扑热息痛是安全的药物,哺育婴儿也可减轻疼痛。医生不主张服用阿斯匹林,因为它能增加出血,并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使婴儿受到伤害。如果以上镇痛药不起作用,应当及时请教医生。洗温水澡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但产妇可能更喜欢等到出血减少时再洗温水澡。
分娩后,产妇会阴部将会出现肿胀、疼痛和紧张。如果经历了漫长的难产、会阴切开和缝合,会阴部将会有更多的疼痛与不适,产科会阴(阴道与肛门之间)会出现麻木。分娩后产妇尽可能早地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恢复会阴部肌的正常张力,并通过增加此区的血液循环来促进愈合。
由于在分娩过程中的过度拉伸,尿道附近可能有些擦伤,但会很快愈合,一般不需要缝合。但在排小便时,可能有刺痛感。如果会阴切开或撕裂后,常需要缝合,但缝线不必拆除,它们一般在几周内溶解并被吸收,当排空膀胱尿液通过时,此部常有刺痛。
分娩后,由于产妇体内排出了多余的液体,孕期的肿胀应消失。如果肿胀依旧,或者有头痛或腿痛,可能是高血压的症状,因此应告诉医生。如果有一侧下肢肿胀并伴有疼痛,可能是深静脉的栓塞,也应告诉医生。
3、体内排出恶露
随着子宫内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内膜的脱落和修复,产后有含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等血性物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红色恶露量多、色鲜红,含大量血液,还有小血块及坏死的蜕膜组织。浆性恶露色淡红似浆液,内含少量血液,但有较多的坏死蜕膜、宫颈粘液、阴道排出液及细菌。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粘稠而色泽较白。
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一般血性恶露持续约1周,以后逐渐变成浆性,约2周后转为白色恶露。白色恶露可持续2~3周。在产褥晚期,仍有少量红色恶露出现,仍属正常。如产后子宫复原不佳,恶露增多且持续时间延长,有臭味时,为 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或宫腔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