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放开有啥好处?
全面放开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迟。在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现有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胎。由于目前仍处于人口结构变化初期,若要调整生育政策,目前是较为适宜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政策调整时间推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中最年轻妇女也将逐渐迈向30周岁,随着年龄增加,妇女生育意愿将减小,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二孩生育率恐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目前,社会对于全面放开二胎预期高涨,在"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我们预计本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放开。
(一)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
"单独二孩"政策提振效果不佳,提高二孩生育率需全面放开二胎。2013年底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提振作用不明显,若要提高二孩生育率,需要全面放开二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1100多万对单独夫妇中有106.9万对申请再育,申请率仅10%不到,距离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60%的比例,也有约50%差距。
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万的水平间波动,106.9万申请再育的夫妇数量也仅在期望值的下限。因此,综合多方面数据,"单独二孩"政策对于提振新生人口数量的效果并不理想。
晚育造成第三次"婴儿潮"本应带来的"婴儿回声潮"没能如期出现。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年)中最晚出生的90年初新生儿在2015也已到达25岁,迈入婚育年龄。如果按照女生24周岁的晚育年龄计算,第四次"婴儿潮"本应出现在2005年以后。
但2005年以后新增人口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生育年龄的推后有关,自1990年代起,20-24岁妇女生育率显著持续下降,25-29岁生育率在2006年起成为妇女最集中生育的年龄,同时30-34岁生育率自2001起持续上涨,晚育是造成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晚育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婚育观念的转变造成的晚婚和生育年龄的推后。
配合二胎全面放开,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如果本次"十三五"全面放开二胎,我们预计将很好地提振新生人口,因为第三次"婴儿潮"出生人口目前仍处于较佳的生育年龄(25岁-34岁),基于全面放开二胎将有效提振二孩生育率的判断,我们认为适龄生育妇女的数量大以及二孩生育率的提高,新生人口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提升。新生人口的增多将有效补充未来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得到有效延缓。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预测,如果20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假定妇女二胎生育意愿为60%,四年内年度出生人数将分别达到3209 万、4416 万、3612 万和3209 万;若维持生育政策不变,自2036 年起,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 亿以下,但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 年才降至8 亿人以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推迟了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维持政策不变将分别低1%、1.6%、2.8%、4.6%。
(二)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供给端看,大量新生人口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劳动供应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新生儿在未来将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将更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们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依赖产业升级转型及消费服务业大发展,产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近年来,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表明劳动力需求大。
从消费者需求端看,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有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消费业才能持续发展,以电影、游戏为例,随着群众消费意识增强,观影人次、游戏用户数近年来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的年轻消费者。
(三)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据艾瑞咨询[微博]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下,2014至2018年,婴幼儿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65万亿增长至3.02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6%,高于此前约12%的增速,因此二胎政策若全面放开,婴幼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