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生活百科 健康保健

夏季祛湿的方法

夏季高温多雨,很多人感觉自己湿气大,热衷于祛湿。那么,夏季如何祛湿呢?身体有湿气的表现有哪些呢?

如何判断湿气重

1、起床感觉疲劳头晕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都会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者感觉像是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体内应该存在湿气。

2、刷牙恶心

早晨起床刷牙的时候,感觉恶心,想呕吐,嗓子里边总有种丝丝拉拉、不干不净的感觉,这也证明你体内可能存在着湿气。

3、舌苔发黄发腻

有句话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的状况。健康的舌表现为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健康的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湿热的程度很严重了。

4、小腿、肚子发酸

早晨起来的时候,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这也是湿气的的表现特征。

5、排便粘稠不成形

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湿气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大便。如果用三五张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干净,说明体内可能存在湿气;同时,还可以通过大便的颜色和形状来判断。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这也说明你体内有湿气。

去湿气吃什么食物好

扁豆:中医认为,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经,能够健脾化暑湿,能够治疗脾胃有湿所致的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等症。

淮山:淮山性凉味甘,入脾、肺、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在《本草纲目》有记载,淮山有 “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的功效。

薏米:薏米性凉味甘,入脾、肺、肾经,能够清利湿热,是一种不错的祛湿食物。但张主任提醒说,因为薏米滑利,孕妇是要忌吃的。

赤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够利湿消肿,解毒排脓,对于女性的乳腺炎的患者,用以煲汤是最佳选择。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肾经,能够利水渗湿,配以龙眼肉还可以治疗失眠。

玉米须:性味甘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平肝利胆作用。有高血压的人服用还可以帮助降压。

冬瓜皮:性味甘凉,入脾、小肠经,有利水渗湿,清热解暑作用。小便不利可多服用。

祛湿食谱大全

1、薏米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实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灯芯花10克,粳米50克。

制法:

(1)将川革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

(2)以上几味煎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实、粳米煮粥食。每日1料。

功效:赤茯苓味甘、淡,入脾、胃、肾经,能渗利湿热;灯芯花性微寒,味甘、淡,入肺、心、小肠经,能清热利尿、清心除烦;木棉花性平,味甘、淡,入脾、胃经,能清热祛湿;赤小豆能清热解毒;白扁豆、薏米能健脾祛湿;芡实能健脾祛湿止泻、固肾涩精。诸物与粳米合用,具有清热祛湿、利水固涩之功。

2、淮山粥

原料:淮山30克,米适量(1人份)

制法:将淮山洗干净切块,将米淘洗干净,然后将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放入淮山,煮熟即可。

功能:健脾养脾阴,得当腹胀、脾胃衰弱、大便溏烂的人。

3、莲子粥

原料:莲子30克,米适量(1人份)

制法:将莲子和米洗干净,将两种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粥。

功能:健脾、养心、安神。

4、玉竹粥

原料:玉竹30克,米、瘦肉适量(1人份)

制法:玉竹与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能:得当腹胀、脾胃衰弱、大便溏烂的人,能起收敛,改变大便溏烂。

5、绿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着花;插手粳 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功效: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范食疗粥方。

6、丝瓜咸蛋麦片粥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功效: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浸染。

7、赤小豆西瓜皮汤

原料:赤小豆50克,西瓜皮50克,白茅根50克。

制法:

(1)先将赤小豆淘净,再将西瓜皮、白茅根洗净切碎。

(2)将赤小豆、西瓜皮、白茅根放入锅中,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小时。

功效:赤小豆西瓜皮汤有祛淤降脂、健脾利湿之功效。

8、扁豆香薷汤

原料:扁豆30g,香薷15g。

制法:将扁豆和香薷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煎汤。

功效:扁豆利湿和中,香薷化湿利小便。扁豆香薷汤适合湿浊阻滞,脾胃不和,呕吐腹泻,小便不利等症。若夏季兼感暑热,有心烦发热、头昏等症,可加荷叶、金银花之类清热祛暑。

湿气重对皮肤的危害

脸色晦暗:体内湿气重,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脸部是人体血管最密集的部位,气血不足会直接影响脸色,让你失去红润气色,变得晦暗无华;

皮肤粗糙:湿气重则脾胃的运化功能较差,水湿在体内停滞会影响皮肤代谢,容易使皮肤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

雀斑加重:湿气太重会影响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废物无法排除,黑色素积淀,同样会加速雀斑形成;

水肿: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体内湿气从哪里来的?

外因:空气温暖潮湿

内因:脾胃运化水湿不佳

湿气的产生与季节、天气和本身的脾胃功能有关,最主要有内外两个原因:

一是外因,即季节因素。春天是肝气所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脾胃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容易引起水湿,加上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胃阳气,引起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

其次是内因,即“水湿困脾”,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水湿在体内得不到很好的代谢,在局部停滞,从而带来了湿气重的迹象。

哪些人更容易湿气重

第一类:爱熬夜的“脾虚族”

脾的功能好,湿邪就不容易产生,也很难伤人。而经常熬夜的人,必定脾虚!

脾虚一般会表现为舌苔发白、舌质嫩,可以看到齿印。人经常熬夜,睡眠不好,加上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脾虚,即消化功能变差,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就加重了体湿的症状。

第二类:爱发脾气的“肝火旺”族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旺、脾土伤。肝旺使得血液耗散于外,导致脾胃供血不足,脾虚日益严重。脾虚导致化生血气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体内湿浊寒气堆积。简单地讲就是,肝气过盛就会伤了脾胃。

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其体内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进入体内的水分均不能很好地代谢,以至于水湿在体内增加,会引起晚上失眠,白天嗜睡的症状。

祛除体内湿气的小妙招

1、室内保持干爽,防外湿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其次,别穿没有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的水分,吹干头发。还要避免淋雨,别让水分湿气包裹着身体。最好能够买一台烘干机,把家里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干后再穿着。

一旦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2、饮食调理,祛内湿

脾虚湿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应健脾去湿,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径。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要补脾。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能慢慢缓解。

脾虚:可用瘦肉、猪骨,任选北芪、党参、白芍、茯苓等药材一起煲汤饮用。

祛湿: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等煲汤饮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萝卜、凉瓜等清肝泻火。

3、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适量运动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方法,特使是长期呆在空调房中的白领,通过运动流汗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对于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5、注意室内通风。

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6、适当保暖。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艾灸祛湿气的方法

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关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测试:你身体的湿气有多重?

1、吃饭时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

2、吃饭的时候,总感觉有种隐隐的恶心感,吃下去的东西好像往上顶?

3、早晨起来照镜子,总是发现眼皮水肿,有眼袋?

4、饮食跟作息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却感觉自己体重明显增加,有虚胖嫌疑?

5、关节僵硬、懒得动弹,起床时觉得浑身酸痛?

6、排便变得不正常,大便常常稀烂不成形,而且总有种排不尽的感觉?

7、常常有胸闷的感觉,想要常舒一口气才舒服?

8、工作时脑袋好像不大灵活,容易困倦?

结果:以上问题,如果你有超过4个是肯定答案,说明湿气正在你的体内蔓延!

湿气的危害

1、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2、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3、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黏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采的感觉。

夏季祛湿茶大全

荷叶凉茶

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辛凉饮

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因为薏米很难用冲泡的方法来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热水煎煮薏米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汤来冲泡另外三种茶材即可。这四种植物向来被认为是祛湿的上品,暑湿季节服用可以帮助脾胃化解体内的湿气。同时,薏米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抗湿的能力,避免湿气再次侵犯。

健脾祛湿茶

白术50克、茯苓50克,甘草50,枸杞50克,贡菊50克,香橼50克(如是男性不加此药)。

清热去湿茶

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 ,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清心解暑茶

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绿豆酸梅茶

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茶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丝瓜花蜜茶

将丝瓜花洗净,放入盖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调入蜂蜜,趁热顿饮,或分2次饮用。每日1~2剂。清肺化痰止咳。肺热喘咳,痰黄,粘滞不爽,气急,口干。

五花祛湿茶

金银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鸡蛋花各10g。有清热、健脾、利湿的作用。

薏仁茶

炒薏仁10克、鲜荷叶5克、山楂5克。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作用。主治脾虚泻,如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食加重,甚则完谷不化,伴有饮食不馨、脘腹胀闷、面色萎黄、神倦乏力、舌淡苔等。

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茶叶6克 制作方法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消暑祛湿茶

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消暑解毒茶

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陈皮荷叶茶

干荷叶10克、干山楂20克、薏米10克、陈皮10克、冰糖少许。有理脾调胃,健脾利水的功效。

祛湿中成药有哪些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 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系统科学的掌握母婴知识!订阅乖乖网官方公众微信号:guaiguai_v5
相关文章
相关百科
猜你想问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