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坐月子期间,使用中药方及药膳调理身体已成常态,但一味大补特补,不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原则!本篇特别为您分析不同体质的差异,及阶段进补、特殊护理的用药时机及方式、民众常见用药疑问等等,希望所有妈咪都能顺利坐月子、健康一辈子!
正确坐月子,健康新契机!
怀孕、生产的过程,是母体经历的一场重大变革,自古以来中医便认为:妈咪产后若能好好调养,对于身心状态恢复、哺乳,甚至是调理体质都有极大帮助!所以对于坐月子自有一套详细规划,而其中又以中药调理的部分最为重要。
专家表示,一般健康产妇经过适当调养,身体都能逐渐恢复,倒不一定要用药。不过妈咪若因生产时出血过多、用力伤气,而致血不足;或因恶露未尽、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而致气血不通;或有外来之邪、饮食、房劳所伤,引起各种产后病症,则须适当的中药调理。
坐月子所用药方并非一成不变,为求正确施治,中医师会根据产妇体质、身体个别状况作调整,妈咪如能先作了解,亦可避免进补时发生问题。
初步划分为热性、中性、寒性体质 体质判断为中医一大特色,大家较熟悉的有热性、中性、寒性之说,严格来看,寒热还可细分到五脏六腑,而且寒热夹杂的体质也相当常见,唯有经中医师仔细辨别其虚实寒热,方能准确治疗及进补。
热性体质
专家表示,热性体质都常见症状包括:脸色或唇色较红、手心较热、喜喝冷饮、常感口干舌燥,容易心浮气躁、失眠,有些人会便秘、小便较黄等。
寒性体质
相较于热性体质,寒性体质表现症状为:脸色比较苍白、唇色较淡、怕冷且伴随四肢冰冷、频尿,甚至腰酸背痛等;肠胃功能不佳者,摄取冰品或寒性蔬果时,容易胀气、腹泻;妇女则常有经痛问题。
寒热夹难
即寒热症同时出现在不同脏腑,如原发性痛经者虽多偏寒症,不过若容易狂冒痘痘、嘴破上火、常感口干舌燥,则属上热下寒体质。
“辩证施治”照顾妈咪健康
因怀孕生产的关系,妈妈体质也会出现阶段性变化。专家表示,怀孕初期妈咪们维持原本体质,到了末期为供给胎儿营养,新陈代谢会比较旺盛,血液循环的量也会增加,体质上属于多气多血,即热性体质。而刚生产完那段时间,因怀孕而增加的体循环量仍大,临床表现还是以热性体质居多,另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腰酸和水肿。
生产对母体是项极大的耗损,体内的热在产后一周左右(即恶露比较干净后)逐渐退去,便会再回到“虚”的状态,妈咪若在偏热体质还没退去的时期就一味大补气血,容易加重原有不适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产妇进补后出现问题的时间,多在产后一周或前半月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