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相互的
那天,我在做线上直播,女儿兜兜一直在我身旁安静地看书,很多网友感觉不可思议: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怎么可能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直安安静静地陪伴着妈妈工作呢?答案很简单,我一直和兜兜保持着平等的关系,强调陪伴是我们双向的过程:你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无条件地陪伴你;当妈妈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也要同样尽力而为。
我曾在网上搜索“孩子陪伴”这一关键词,但搜出来的内容全部都在讲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而没有一篇是关于孩子怎样陪伴父母的。我们的教育一味地强调父母的付出,却没有想到用同理心来规范孩子的言行,这可以说是教育的盲区。
一天,我们一家3口去看电影,兜兜爸想看美国大片,我想看喜剧,而兜兜想看动画片,我提议每个人去看各自喜欢的影片,先出来的人在大厅等,3个人聚齐了,再一起去吃午餐,各自讲一下自己看的影片。
兜兜极不情愿地反抗,还有各种理由:“我怕黑”“自己看没意思”“别人的爸爸妈妈都能陪着孩子,你们为什么不能”......最终结果是,我陪兜兜看了一场动画片,而她爸自己去看了美国大片。
散场时,兜兜滔滔不绝地对爸爸讲着刚看完的动画片,笑得前仰后合,回头看到我,便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也觉得特别有意思?还有,后边那一段很好笑,对吧?”
我坦白地告诉兜兜:“妈妈已经是成年人了,看动画片会觉得有些幼稚、无趣。妈妈愿意陪你去看,只是因为妈妈爱你。因为我要陪的那个人是你,我才会心甘情愿花2个小时陪在你身边,其实,让我觉得特别开心满足的,并不是这部影片本身,而是你的笑容。因为影片给你带来了欢笑、感动,所以我才觉得它是一部好的电影。”
兜兜突然意识到,陪伴还有这样深层的意义:不是因为妈妈喜欢这件事情,而是因为妈妈喜欢我。她乖巧地凑过来亲吻我:“妈妈,我也爱你,以后我也可以陪你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从那天开始,兜兜会放慢自己的脚步,牵着我的手,而不再是一个人兴冲冲地奔跑在前边喊:“妈妈,我先去池塘捞鱼了,你慢慢走!”我说:“你先去玩吧,妈妈走得慢。”兜兜会耐心地说:“没事,我陪着你。”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彼此相互的陪伴、包容,甚至可以说某些时间的相互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