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一碰到困难就说“妈妈,我不会”,任凭家长怎么说都不愿多尝试。孩子的“畏难”心理,究竟该怎么化解和引导呢?来听听本期乖乖网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那句“我不会”,背后有真相
真相:曾遭到否定,降低了孩子的“能力感”
兰兰2岁半,是个很爱画画的小姑娘,但是每次画完,都会引来大人的哈哈大笑,并常对兰兰说:“你这画的是什么啊?我看什么都不像嘛。哈哈哈。”久而久之,兰兰不愿再画画了,当妈妈问她为什么“不喜欢画画了”时,兰兰说“我不会”。
剖析:当成人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表现哈哈大笑时,可能本意只是感觉“这孩子好逗”,但孩子的解读却是“我被嘲笑了”,如果!这时候还遭到成人带有否定性的评价,比如“我不知道你画的是什么” “你做的这个让人看不懂”,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慢慢地,:便不愿再尝试类似的活动了。
真相:因“失败”有过糟糕的体验,让孩子不愿再尝试
展展喜欢做手工,但是剪纸剪坏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发睥气,每当展展因此而哭闹时,妈妈总要训斥他:“哭什么?这么点事都做不好,还要哭,丢不丢人? ”后来,—遇到稍难的剪纸,展展就说“我不会”。
剖析:当想做的做不好时,确实会让人心里难受,这时,孩子常常会用“发睥气”的方式来表达,如果家长在这时因感到闹心而责骂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很糟糕”,以后对于做不好的事情便逐渐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
真相:表扬过度,让孩子“输不起”
秀秀经常得到家人的称赞,不论是画画、唱歌,还是跳舞。有一次和姗姗一起画画时,大家对姗姗的画大加称赞,说比秀秀画得好。秀秀当场撇着嘴,一副想哭的样子,从此,当家人再让秀秀画画时,秀秀总说“我画不好”。
剖析:孩子被夸赞得过多,没有“失败”的体验,当发现还有人比自己更好时,便很难接受。于是,慢慢地就学会用“逃避”来掩饰,当面对无法确定“是否会获得称赞和肯定”时,就会退缩。
真相:包办过多,导致孩子依赖性过重
涵涵的父母对他的关杯总是无微不至,常常不露要他开口,父母就帮他做好了一切,比如他只要指下水杯,父母就把水杯交到他手里;快三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出门前,把脚一伸,父母就会帮他穿好鞋子。现在快上幼儿园了,父母想培养一下孩子的自理能力,可孩子总说“我不会”,什么也不愿学。
剖析:父母包办太多,生活中不管孩子有没有足够的能力,一律代劳,不让孩子尝试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惰,甚至使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遇事第一反应就是依赖他人、找别人代劳。
真相:孩子性格内向、害羞,需要“预热”的过程
罙罙是一个内向且害羞的孩子,属于比较“慢热”的性格。在参加一些实体活动时,罙罙总是躲在最后不肯加入。老师问“为什么”的时候,罙罙总说“我不会”
剖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在从事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活动前,即便心里很想尝试,一开始也会说“我不行”,往往需要一个“预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