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中国式“溺爱”,究竟谁是罪魁祸首?

2014-07-02 21:58:5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先人后己”。然而,人的天性确是爱自己。父母们被压抑的自爱需要表达,便一股脑地倾注到了孩子的身上。然而,溺爱与真爱有本质区别,父母放纵型溺爱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父母应该怎样合 ...

    “溺爱”让孩子走不出天然的自恋

    5岁的小帅是全家人的小太阳。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下,小帅的表现越来越霸道。他喜欢的东西别人不能碰,不然就大呼小叫;看电视从来都是他掌握遥控器;在幼儿园,小帅也经常因为抢小朋友的玩具而被老师找家长。小帅的父母有时也会批评儿子,可是,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疼还来不及,哪舍得管啊。他们觉得孩子还太小,长大后会慢慢懂事的。

    然而,事情真的像小帅父母想得这么简单吗?心理学家认为,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

    这个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之中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便难以走出。

    是什么让父母沉溺于“溺爱”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贵人贱己,先人后己”,所以,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中,总有一种爱自己不对,应该爱别人的观念。这种教导下,我们压抑了自爱,但是,人的天性又是爱自己的,所以,被压抑的自爱需要表达出来,而孩子无疑是最适合的表达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在爱孩子的时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爱文化中的人失去分寸。

    同时,社会发展也是促使父母放纵孩子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年轻父母,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物质生活条件比较有限。很多童年的渴望在当时无法获得满足。这些被压抑的渴望会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旦自己有了孩子,深藏已久的这部分渴望就会被一个新的幼小生命的到来而激活。所以,他们会拼命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实际上是对自己童年缺憾的一种补偿。

    除了大环境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放纵与溺爱,还有个性化的原因。小帅出生后,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常驻外地。所以,不得不把未满周岁的小帅寄养在姑婆家。幼小的孩子正是依恋的妈妈的时候,可是,小帅却迫不得已要与父母分开,从父母的角度讲,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他们每次回家都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3岁时回到父母身边,为了补偿孩子,他们更是对他百依百顺,以至于孩子变得非常霸道,无人能管。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