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姑娘来了,枝叶发芽了,孩子们的个子也开始“噌噌”地往上长,但是随着儿童活动量逐渐变大,骨头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生长发育不协调,就会出现生长痛。
3-6岁及8-12岁的宝宝最易出现“生长痛”,其中尤以3-6岁的宝宝居多。最常发生的部位在宝宝膝盖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出现在腹股沟区,多表现为双侧疼痛,但也有宝宝只出现一侧疼痛。最显著的特征为“夜间痛”,即白天不疼晚上疼,可能和白天宝宝可能因为专注于某件事物而不易察觉些许酸痛,晚上休息时,痛感会变得明显。
“生长痛”并不会影响孩子白天的正常行走、运动这是与其他下肢疾患相鉴别的一个重要表现,出现生长痛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休息,也可做一下局部的按摩和热敷,多关心孩子,多陪伴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能让孩子转移注意力,经过处理后生长痛的症状会得到很快缓解。
如何判别孩子是否是成长痛?
1. 生长痛多出现于晚上:特别是半夜的时候。在白天孩子活动的时候并不会感到疼痛,只会在休息的时候疼痛,其他的腿部疼痛却很少会出现这个情况。
2. 多为下肢疼痛:生长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疼痛发作时不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一侧疼痛的。疼痛多为钝痛,也可针刺样痛,甚至剧烈牵拉痛。
3. 多为肌肉性疼痛: 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生长痛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4. 疼痛多频发于夜间:生长痛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都在晚上发生,在休息时疼痛才变得明显,而在活动中往往感觉不到疼痛,主要表现为间歇发作的下肢疼痛。
一般情况生长痛频发在夜间,但是也不要忽略了白天,白天时由于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来,准备要好好休息时,"疼痛"的症状就会让孩子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5. 生长痛期间孩子可能还会伴随有肚子疼,头疼,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在生长痛消失之后,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春季腿疼都是生长痛,这种疾病的判断还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所谓“生长痛“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在排除了器质性或者感染性的病变以后方可考虑,如有风湿性疾病的患儿应该排除风湿性疾病的复发,对于发热患者,要排除感染性病变,对于患有外伤的病人,最好拍X光片已明确是否出现骨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