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一家教育机构做了一个3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20个同龄孩子里,最有自立能力的是一位残疾人的儿子。这位残疾人母亲没手,胳膊和腿都短得不成比例,难以做事。她是单身母亲,政府社保组织派人按时来家帮助她,但有时家务助理不在时,她3岁多的小儿子就能帮大忙。如:母子上街由他负责按过马路的指示灯;做饭时,妈妈用嘴叼着铲子,孩子双手扶着锅……这孩子几乎自理一切,还能助妈妈一臂之力。
这么说来,是不是妈妈要懒一些孩子才会勤快?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爱动手的妈妈能逼出勤快孩子,只是妈妈一味懒也不行,有时也要勤,这个勤主要是脑袋要勤,懒勤并举,方为明智。
场景1:
1岁多的宝宝正吃饭,手里抓到什么就往桌下扔什么,不管是米饭、菜糊糊还是餐巾纸。很快地下狼藉一片。
勤妈妈不停地弯腰撅腚为宝宝收拾打扫残局。
懒妈妈看似无动于衷,既然宝宝乐在其中,何不让他扔个够?于是采取不干涉政策,只在地上铺一张旧报纸,让宝宝继续玩“投掷游戏”。
宝宝收获:
宝宝不但在扔东西中锻炼了大动作能力,而且妈妈用报纸接残渣剩饭的做法让宝宝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宝宝多了一项小小的生活技能。
场景2:
两三岁的宝宝想帮妈妈洗碗。
勤妈妈嫌孩子碗洗得不干净,让孩子一边去,自己麻麻利利很快洗好了碗。
懒妈妈放手让孩子做事,自己乐得“无所事事”,袖手旁观。孩子洗碗结束,妈妈表扬孩子“真勤快,会帮妈妈做事情了!好孩子,快去玩妈妈新买的玩具吧”。等孩子不在跟前,再将碗重新洗好。
宝宝收获:
懒妈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打击孩子洗碗的热情,也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自信是一切能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