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宝宝交往两大难题:不会自卫Vs自卫过度

2016-04-01 15:00:2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社交技巧

一般情况下,1岁左右的宝宝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原因往往是为了争抢玩具、毛巾或座位等。随着年龄增长,攻击性行为会越来越频繁,到4岁达到最高峰,然后随着积极的引导而逐渐减少。不过,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基本上都是“就事论事”,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身攻击。

人,室内,人的脸部,人的鼻子,人的眼睛_126171470_Close-up of a baby girl crying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明显比女孩子多,强度也要大;

如果孩子的生活范围、游戏范围过于狭小,就会造成心灵的压抑,这种环境下的幼儿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若总是被暴力、武打等电视节目影响,周围多是枪、坦克之类的玩具,幼儿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比如父母对幼儿要求严格,过度追求完美,超越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这时攻击性行为就成了一种宣泄方式。

这种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给孩子讲这方面的故事,重点强化被攻击一方的心理感受;又如角色扮演游戏,与孩子一起创设争抢的情境进行游戏,令其扮演被攻击的一方。这种情况下,孩子更能深刻理解被攻击者的委屈和痛苦,从而促使孩子在以后的交往中更加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孩子之间发生的很多冲突,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交往技能,不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会简单地争抢。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技15,比如,面对小朋友手里拿着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会主动问:“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又如,玩具少时,教孩子提出与对方轮流玩的主张:“你先玩,一会儿让我玩好吗?”、“我玩一会儿马上就给你!”……

家庭环境嘈杂、狭小、混乱,玩具不合时宜,父母要求过于完美等,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压力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调整家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