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吧。
家长:我想让你好好休息,这样明天早上就可以按时起床去上学。我发现,如果你平时晚上超过9点还不休息,第二天早上就会很疲惫。你听明白我想要什么了吗?
孩子:你想让我休息好,早上按时起床。
家长:是的。谢谢你听进去了。
当家长和孩子用这种方式相互倾听的时候,就有一种能量的交换,会自动地产生一种换位思考,令两个人都愿意找到一种满足彼此需要的方法。
联结感受和需要
人类共有的需要将我们和孩子联结在一起。感受又是需要的信使,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需要。例如:当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害怕。当孩子对友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孤独和悲伤。当成就感得到满足时,他就会感到兴奋和骄傲。帮助孩子表达出感受,以及引起这些感受的原因。你可以这样给孩子做示范:
“我感到_______,是因为我需要_______。”
倾听孩子时,你也可以猜测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你感到_______,是因为你需要_______吗?”
提出可执行的请求
如果孩子不能将需要转化为请求,就有可能淤积坏情绪,甚至看似无缘由地发脾气。这种情况也令我们抓狂。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后,我们还需要教会孩子表达出它们,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告诉别人如何帮助他满足需要。
平时,你可以这样提出请求,也帮孩子慢慢学会这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可执行的请求需要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的行动,例如:
“你是否愿意花上10分钟时间帮助我收拾一下卧室?”
“我正在打电话,你是否愿意在接下来的10分钟小点声音?”
而不是:
“你就不能看看房子里有什么需要做的吗?”
“你可以多为别人考虑一下吗?”
提出可执行的请求,而不是要求,别人才会更愿意帮助你,与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