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不要以爱的名义,强加自己的需求给孩子

2016-01-23 18:05: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育儿 儿童教育方法

现在想来,第一次给儿子巧克力时,他连啥是巧克力都不明白,哪里来的委屈?我却执意认为买巧克力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实际上,这是我对于小时候想吃巧克力,妈妈不肯给买的委屈的投射。

当我没有将自己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分开时,我认为我做的事情是为了他;而当他过多地吃巧克力时,我又因“你应该知道巧克力不能多吃”,进而感到生气。

如果我能把自己的需求与孩子的需求分清楚,就更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尊重孩子的反应了。

拿巧克力事件来说,如果我知道想给儿子吃巧克力是我的需求时,就不会主动去买给他吃,毕竟,在我的认识中,这并不是小孩子成长的必需营养。除非有一天,他告诉我他有这样的需求。而当他过多地吃巧克力时,我也会知道这是他的需求,他喜欢,所以要多吃。从他健康的角度,我可以劝阻他,可以想办法不让他多吃,但是我的心中不会产生“你应该知道巧克力是不能多吃”的愤怒,也不会产生“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给你买巧克力”的指责。

这样的认识,让我调整了对儿子的态度,在接下来的几天外出中,虽然也会沉浸在对于儿子相见时的想象中,但我都不忘了告诉自己一句:“这只是我想的,谁知道这小家伙什么反应呢!”

别小瞧这一个小小的提醒,它能让我更坦然地面对儿子的反应,他可以热情地迎向我,也可以对我爱搭不理,我都觉得这是正常的。

当然,我也可以有自己的需求,前提是我知道这是自己的需求,于是我便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过来让妈妈抱抱可以吗?”他可能会拒绝,也可能会顺从。但无论哪一种,我都更能尊重和接受了。因为是我在向他提出我的需求,他当然可以拒绝或接受。而不会像第一天那样,我提前在心中预设他的需求了。没有被满足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失望了。

由此,我也想到,作为母亲,我们太容易理所应当地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比如,当我们执意让孩子添加衣服的时候,我们觉得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是因为受不了孩子感冒了给我们增添的麻烦。如果真为了孩子,或许就觉得少穿一次衣服没什么大不了,他可能会因此感冒一次,但却极大地丰富了他对温度的变化,也实现了自己的一次选择权。再比如,当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时,我们会“逼着”孩子叫“阿姨”“叔叔”,表面看,我们是为了让孩子有礼貌,实际上,是我们需要面子,想要孩子来满足。如果真为了孩子,我们会给孩子怕生的权利,让他在妈妈安全的呵护下,渐渐地认识世界……

所以,我再次提醒自己:真的不是一切为了孩子,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强加自己的需求给孩子,并美其名曰:“为了你……”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