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K刚从欧洲搬回台湾的时候,进入公立的双语小学就读,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小男生好玩地脱掉裤子随即又穿上,来吓同学。小K看到同学突然脱裤子,随即大叫。
结果脱裤子的那位同学被老师罚写一百次“以后我不再在大家面前脱裤子”,而小K因为“尖叫”,被罚写一百次“我以后不再尖叫”(因为那位老师规定不可以在教室尖叫)。
小K很不服气地说:“突然看到人家脱裤子大叫,是自然反应,我又不是故意的!”(说得也有道理。)但是,还是被罚了。之后,偶尔那位同学依然会恶作剧地脱裤子,只是没再被老师发现罢了。这样的处罚,没有达到让孩子改过的效果。犯的错,依然再犯。
后来小K转学到了国际学校之后,又发生了类似事件。这一次小K没有尖叫,老师也没有罚他们,这位来自美国的导师,只是笑着告诉那位脱裤子恶作剧的同学说:“唉呀!我看到你的屁股了,我不喜欢看到别人的屁股,大家也都不想看到,所以麻烦你,以后别再这样伤害大家的眼睛了!”
那位同学尴尬地笑了笑,以后果然没有再犯。
育儿经
这两种处理模式的不同,达到了不同的效果。西方教育中是允许孩子犯错的,也用正面的方式鼓励孩子知错能改。我常想,咱们中国传统教育中,不也鼓励“不贰过”吗?为什么到了现在,反倒是外国人落实了这样的教育,我们却希望孩子永远别犯错?
犯错误可怕吗?
想想,我们经常很容易在孩子犯错时,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犯的错上,斥责甚至打孩子一顿了事,却忘了告诉孩子下次该如何避免错误,不再重蹈覆辙。害怕犯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错误,怎能有机会改正呢?
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必须思考,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错误的行为?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改正?严重的错误甚至要做些处罚,让孩子知道这个错误的严重性,并让他以后不再犯这种错。
犯错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父母亲之所以会限制孩子犯错,很多时候是担心孩子犯错会带来无法补救的后果,许多父母因为害怕无法处理后果,因此想事先防范,干脆要求孩子不要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