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4 冷落与有条件的爱
“和大人们在一起时,大人都在忙着看手机,好像我不存在一样。”
“我妈晚上遛弯儿的时候都在看手机,还要我帮她看着路,不知道在看什么,那么认真。”
……
陪伴更多的应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宠物都会时常扑进主人的怀抱寻求安慰,更不要说我们的孩子。每天只会命令、催促、埋怨的父母,最终只会成为孩子身边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还有一种对孩子情绪、性格都会产生很大不良影响的情况,是父母“有条件的爱”——“只有我都做对了,父母才会爱我。”也正因为父母这种有条件的爱才滋生出孩子刁蛮、变态的情绪和心态。
TOP5 苛求与埋怨
“哎呀!又打翻了。”
“哎呀!看你干的。”
……
哎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语气助词,是埋怨、抱怨和推卸责任的标志,孩子不知不觉就跟着学会了。
对于2~4岁的小孩,将水杯打翻或把东西掉地上的情况十分常见。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觉得自己能独立做一些事了,特别喜欢帮忙,可是他们又做不好,很容易出现越帮越忙的情况。他们常常会被大人呵斥、埋怨、支到一边去,或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插手任何事。但这个时期的小孩偏偏喜欢“插一手”。
其实,这时是他们养成做事习惯的关键期。大人不让他们做或是没做好受到呵斥,会大大地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损伤孩子的好奇心及参与度。这时大人能做的就是耐心给孩子做示范,指导孩子能端稳、不打翻、不掉地。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放置的位置;什么东西掉了不要紧,捡起来就可以了;什么东西掉了就不能要了,所以一定要拿好;家里的抹布在哪里,水打翻了可以自己处理……其实你只要认真地教上几遍,孩子就能记住、就能掌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就能正确地处理。
TOP6 出口伤人与没有尊重
有些大人没有掌握“好的”方式,孩子稍有差错,大人就用“骂”的方式表达,孩子慢慢地也会以“伤害语”的方式来回应。“出口伤人”也是同理。有时大人会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对孩子发火,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时对孩子作出的评价不可能是客观、公正和善意的。
有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进门5分钟”现象:夫妻俩下班回家,进门后的5分钟内很容易发生争吵并责骂孩子。工作一天回到家,又累又烦,这时如果夫妻两人有些事没协调好,或者孩子正好又在“调皮”,那就很容易发生争吵。我也常听到同事、朋友说:“有时穿着高跟鞋挤了1小时公交车回到家,脚痛得都快裂了。这时如果家里乱糟糟的,老公要么不回来,要么回来了也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厨房一点儿热气也没有,心里的火一下就上来了。” 这种时候孩子常常会一同遭殃。坏情绪会传染,你传染给对方,对方也会传染给你。所以,要孩子顺,我们自己首先得“顺”。
还有就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相处之道——尊重。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有其外在的形式, 如: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说话;允许他自由地表达、畅所欲言;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听他说等等。但从内在来说,尊重就是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用孩子的方式与其交流,尊重就是你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