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不利于孩子成长的6种养育方式

2016-01-02 16:57:1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故事 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养育,不仅有养还得有育。”专家认为:“我们传统的养育观念是:3岁前主要是“养”,让孩子吃好、喝好、睡好;3岁以后送进幼儿园,由老师去教育。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现在不一样了!近二三十年婴幼儿脑科学研究表明:从出生到4岁,是孩子身体与大脑迅速发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也就是说,0~4岁是孩子身、心、智发育发展的奠基期。奠基好了,就像一颗种子埋进适宜的土壤,然后配以适当的水分和阳光,便能生根、发芽甚至茁壮成长。”乖乖网甄选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6种方式,为父母们解读。

TOP1 偏执地纠正

在实际生活中,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桔子有一个朋友叫楠楠,她俩玩得很好,经常相互到对方家里做客。

楠楠口齿清晰,这方面从小就很突出。但桔子到3岁多4岁时个别音发得还不是很准, 可能是受她爸爸湖北口音的影响,有时n、l不分,常常将“楠楠”(nan nan)叫成“蓝蓝”(lan lan)。

在楠楠家玩时,桔子一叫“蓝蓝”,楠楠的爸爸就会说:“没这个人,没有。” 桔子叫一次,楠楠的爸爸说一次。一起出去玩,桔子和楠楠坐在一起,桔子一叫“蓝蓝”,楠楠的爸爸也会说:“没这个人。”

一次,玩具掉在了楠楠爸爸的脚边,楠楠爸爸捡起来递给桔子,桔子有礼貌地说:“谢谢楠楠(lan lan)爸爸。”楠楠的爸爸又用严肃的态度纠正道:“不是蓝蓝,是楠楠。” 这在桔子听来好像没什么区别,她被搞糊涂了,一脸茫然地跑了回去。后来,她再也不到楠楠爸爸身边去了。

从这个例子延伸开去,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家长因为自身性格或职业习惯的原因,对婴幼儿的一些行为从小就会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持续的纠正,但这恰恰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今后不自信、退缩或是执拗和逆反的一个起因。

TOP2 比较与指责

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比较与指责的用语是:“你看某某某……你再看看你!养你这个孩子有什么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的嫉妒,是对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小伙伴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具体表现为消极的、不良的情绪和行动。在孩子心理与性格成长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以敏感的心感受孩子的细微变化,调整我们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建立正面、积极、乐观的基调,为孩子幼小的心灵之苗播撒阳光和雨露。

比较与指责也是父母感受到育儿压力后的一种表现,是父母将育儿压力不负责任地推卸到孩子身上的体现。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会使父母感到焦虑、抑郁,这种消极心理状态会影响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亲子关系的质量,并蔓延到孩子身上,从而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的健康发展。经常受到比较与指责的孩子,大一点儿后还很容易出现“任何有挑战的事都不愿意做”的情况。

TOP3 习惯性否定

奶奶在包饺子,孩子很好奇,也拿着面团学,奶奶立刻说:“你不会,别弄一身面粉,快走开。”

孩子很高兴地给爸爸看自己画的房子,爸爸却说:“你这画的根本不是房子,没有这样的房子。”

孩子很兴奋地自己穿好了鞋子,妈妈看到鞋穿反了马上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穿不对。”

孩子自己看着绘本上的图画,按自己的想象给娃娃讲故事,妈妈马上说:“你讲错了,这幅图不是这么讲的。”

孩子没把一件事情做好,父母的回应是:“你总是(只会)给我添麻烦……”

还有一些话对孩子来说也有“不”的意味,如:“你看,我就说吧!”

成人觉得自己否定的只是一件事,但在孩子的感受中被否定的是他的全部—— 容貌、绘画能力、做事能力、聪明程度……他进而会感到自己没有被父母接受。儿童会在长期被否定中放弃成长的探索,失去自信。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