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怎么看待不同年龄孩子的分享行为

2015-11-27 18:46:3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5~6岁:我知道大人希望我怎么做,但这并不是我真心想做的……

我们都曾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生活中也会把这样的故事教给孩子。但现实生活中的“孔融”又有几个呢?不少家长为了达到让孩子学会分享的目的,想出各种刺激孩子的招儿——爷爷对孙儿说“我想吃你手上的大苹果”,以此来考验孩子对自己是否孝顺。 

公园,亚洲人,快乐,人,户外_a2c4da176_一家三口户外游玩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当孩子将大苹果递给爷爷时,爷爷却摆手说“爷爷其实不是真的要吃”,然后欣慰地把大苹果还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基本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分享只是一道情感测试题,是一种形式而已,它不会让你真的失去什么。如此这般,孩子学会的便是“伪分享”,一旦他发现真的会失去东西时,就会拒绝附和这种形式。 

分享和其他品质一样,需要外界良性刺激才能发展并加以巩固。对孩子来说,他需要体验到:我通过失去一部分东西,或行使权,能获得双份的快乐,而这种快乐的感受足以抵消失去时的不舒服,这样,良性循环才能形成。 

孩子间“真正的分享”

我们一大家子在饭店吃饭,6岁的女儿从姨妈处获得几张高级贴纸,非常高兴地珍藏起来。半顿饭功夫,孩子们填饱了肚子,就开始四处游逛,饭局对他们来说,始终太无聊。不一会儿,女儿领了隔壁屋子的小女孩进了我们的包房,然后向她展示贴纸,并赠送了若干,小女孩拿着“新朋友的礼物”欢天喜地地回去了。女儿见状也非常高兴,又跟着窜到隔壁包房,两人一来一去玩得不亦乐乎。 

其间,小女孩过来选了好几次贴纸,女儿不断地和她“分享”,看那女孩将贴纸美美地贴满衣襟,女儿也乐得哈哈大笑。最后,女儿把饭前刚到手的贴纸,几乎悉数送出,但在饭局的后半程,她获得了乐趣,那种收获快乐的神情令我至今深感触动。 

分手时,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依依不舍,互留电话。整个过程没有大人参与,但这种由分享带来的美好感觉会像种子一样留在两个女孩的心里,生根、发芽。 

言传重于身教,你是如何与家人、朋友、亲戚分享的,或许不经意间就能影响孩子。 

不能分享,本身并不是最大的问题,那只是提示:孩子的内心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或许安全感和爱有缺乏,或许没有体验到分享中的“快乐”……不论怎样,如果你希望孩子能享受分享的过程,那么就提供他内心所缺失的元素吧,积累到一定程度,分享的“美酒”自然会满溢出来,芬芳满屋。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