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怎么看待不同年龄孩子的分享行为

2015-11-27 18:46:3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而与之相关联的记忆却是尘封已久的往事——小时候,妈妈总是把我喜欢的东西随便送给邻居或客人。女生的妈妈听后十分委屈,自己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宁肯自己没有,也要给别人。 

人,休闲装,帽子,户外,长发_511695611_Two girls have  peace sign with smile.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因此当别人的小孩来家里玩,看上女儿的玩具,作为大人,按照礼仪,不应该让客人难堪,所以大多会满足那些小客人的愿望。但送掉的玩具只是小部分,女儿何以认为自己不是真的爱她呢?殊不知,孩子从妈妈那里解读到的信息是:妈妈不在意我的感受——她其实并不喜欢我。 

有时,当事物与情感相关联时,孩子不愿分享的往往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该事物背后隐含的情感。虽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留心给孩子机会,让他充分表达出为何不愿分享的真正原因。 

有的孩子对喜欢的玩具,会倾注内心的情感。比如,上例中,那个大一的女生儿时最爱的是一个毛绒玩具,那时她刚刚和父母分房,独自入睡时,就只有那个毛绒玩具陪伴着她。可见,这个玩具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远不止于玩具而已,俨然已是妈妈的替代。 

因此,当妈妈随意地将这个玩具送给邻居家的孩子时,她心中便充满了愤怒,之后,她认为妈妈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当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她便选择性地关注并加强这个想法,最后得出“妈妈其实并不爱我”的消极结论。 

如果当时妈妈留意到女儿的情绪异常,多加询问,得知原因后,对孩子进行弥补,那么这次小事件就不会演变成日后的大伤害了。 

其实,不经过孩子的同意,就随意拿他的东西分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你心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似乎不需要被尊重。在我看来,只有当孩子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时,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和别人分享。就像一个杯子,如果满溢出来,那才是自然分享的过程;同样,如果是一只空杯子,那种分享其实是希望回馈的,只是借分享之名,充实自己的杯子。 

温馨提醒: 如果爸爸妈妈要送东西给小朋友,尤其是和孩子同龄的小朋友,最好请你的孩子当参谋,让他参与选购、分配、赠送等环节。整个过程对孩子透明化,他就会有安全感和把握感,这样他会感觉更好一些。如果他执意不愿和小朋友分享,你务必弄清个中原委,再加以引导,切不可为了维护世俗礼仪,伤到亲子之情。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