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刘德华女儿被过度保护,犹如生活在真空

2015-11-24 12:37:1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家庭育儿

你觉得过度保护宝宝可取吗?

父母究竟要在做“保护神”这件事上下多大的工夫呢? 

Q:很少有家长认为自己有过度保护的行为,为什么您认为家长过度保护的现象很普遍呢? 

刘德华女儿被过度保护,犹如生活在真空

A:这与我们对过度保护行为界定的尺度如何把握有直接的关系。 

一般来说,发生在照顾孩子起居方面的过度保护行为,家长都比较容易察觉,也比较容易理解。而另外一些行为,家长就很难将它们与过度保护挂上钩了。 

举个例子,当发现孩子们之间发生争端的时候,为了防止他们的冲突加剧,导致彼此伤害事件发生,很多家长都会快速做出反应,去干预孩子们的行为。比如,有的家长会很直接地对先发起攻击的孩子说:“你不可以欺负弟弟!你再这样,阿姨(叔叔或者其他的称谓)就不高兴了(不喜欢你了,不让弟弟跟你玩了……)”, 类似的行为也应归于过度保护的范畴。 

家长如此处理问题,虽然有时候看似立竿见影,能“有效”地保护受到攻击的一方,阻止攻击行为,化解冲突,但实际上会带来很多隐藏的问题。因为,当家长以这样的方式去处理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尝试自我协调关系、自我修正行为的机会就被剥夺了,他们可能会因此形成依赖家长来处理问题的习惯。一旦家长不在身边,他们就会无所适从或在情急之中反应过度,引发更多的问题。当然,过度保护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Q:既然过度保护带来如此多的危害,那么究竟该如何界定过度保护行为呢? 

A:过度保护是一个很难简单界定的行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过度保护主要包括在生活上过于细致的照顾,行为上不适度的约束,心理上不恰当的引导等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宝宝、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历程,特殊时期界定过度保护的尺度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行为,对1岁内的宝宝可能不算过度保护,但是对于3岁的宝宝就是过度保护。比如,1岁的宝宝被攻击,家长肯定需要快速做出反应,防止宝宝受到伤害。当然,前提是,家长要温和而平静地处理这个问题,不要因此带给孩子压力,让他觉得外部环境如此的不安全。但是,如果是3岁的宝宝被攻击,家长就可以视情况而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些自我处理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