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面对心灵受伤的孩子怎么办?

2015-09-11 15:04:2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家庭育儿

“姗姗妈妈,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一部分来自‘工作’的深入程度,另一部分来源于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你一直通过批评和指责来和孩子沟通,她怎么可能会自信起来呢?你看我如何和孩子交流。”我小声对姗姗妈妈说。

面对心灵受伤的孩子怎么办?

“这是谁家的孩子呀,扎了两个可爱的小辫子。”孩子是个小精灵,鼓励和欣赏对于她的成长非常重要。“哇,我看到房上的泥巴越来越多了,谁这么有力气呀?”如果想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图去做事,那我们需要把鼓励变得具体化。

“我!大李,这是我做的。”孩子说道。

“你可以把泥巴糊到墙上。”姗姗很快按照我的指令开始行动了。

“我觉得你拿砖的姿态很酷,眼神也酷极了。”我稍微拍了一下姗姗的肩膀。通过他人的这些言行,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这时,姗姗开始小跑着拿砖,主动提高了速度。

“大李,我发现欣赏孩子很重要,谢谢。”妈妈看到孩子的表现,有一些激动地说。“我原来认为高要求、严管理,孩子就能听我的。没想到,欣赏以及鼓励能够使孩子开心地做事,并且坚持做完。”

通过我与孩子互动的演示后,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眼光已经有所改变,一向强势的妈妈开始了自我反思。

爸爸的“军事化”管理

第三天,姗姗的爸爸也赶到了基地。

上午,孩子们纷纷进入儿童工作室,开始一天的自选工作。姗姗选择了一些木头谨慎地在一个小角落玩。

孩子玩垒高的游戏,将积木一层一层垒起来,但因为积木块大小不一,所以,一旦失衡,积木就会轰然倒塌。这时,姗姗的身体会有点抽动,手会发抖,并且会无意识地去抠墙上的泥巴。一般积木倒时很多孩子会哈哈大笑,最多被吓一跳。但如果出现抽动,有可能她受过比较严厉的管制。爸爸丝毫没有发觉孩子的异常,反而用比赛的方法想改变姗姗的“积木倒”情况。

“姗姗,爸爸跟你比赛,我们看谁能够垒得稳、垒得高。”爸爸边说边垒起来,孩子也很快干起来。但她的经验不足,大小概念掌握不好,所以再一次倒下来,有一部分积木砸向爸爸的手。

“你怎么搞的?”爸爸边说边挥手朝姗姗的小手上打去,“我让你再倒,我让你再倒。”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站在角落的我立即冲过去,将爸爸拉到一边制止道:“姗姗爸爸,请不要这个样子。”

“小孩子犯错了,不这样她没法长记性啊!”爸爸向我抱怨道。

“可孩子不是不认真,只是经验不足。我们要对她更包容一点。”我也严厉起来。

“我小时候我爸也是这样对待我的呀,我现在长得也挺好的,所以我认为严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您说,我工作上拼死拼活不都是为了她吗?她怎么能连个积木都垒不好呢?”爸爸解释道。

我询问下才知道,姗姗爸爸提倡对孩子“军事化”管理。与妈妈的情绪暴力是相对的,他采用的是肢体暴力。比如,姗姗不爱吃青菜,在劝说一次无效后,为改掉孩子的毛病,爸爸就会打她手心。

但在“棍棒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人,或多或少是有心理问题的。而且,如今的大环境更复杂,孩子们也变得更敏感。这时,姗姗像一只过街的老鼠一样,蜷缩在一个小的拐角里面,手又开始发抖,并且无意当中又开始抠身边的墙。

我让爸爸先放下自己的“气愤”,将目光放到姗姗身上。父女俩的眼神在空中对接,姗姗的眼睛里面全是惶恐。

爸爸突然静了下来。当他准备伸手拉孩子的手时,姗姗大叫着跑开,躲到草丛里。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