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关爱,不让忽视成灾
改善家庭教养之道。首先,家长要改变养育观念,充分自觉地将儿童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其次,家长主动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养育技能,改善教养方式。家长、监护人要尽量多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发育的特点,满足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尤其是早期和青春期阶段的生理、心理、情感和认知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安排好子女基本的衣食住行,长期在外的父母一定要认真安排孩子的托养环境,呵护儿童安全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无论在家或外出,父母都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联系,使孩子能时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建立归属感和信任感的积极心态,有助于孩子实现人格的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强化父母的责任自觉。在我国,因父母疏忽而造成孩子的意外伤害,如何对父母追究责任,已有相关法律依据;可对父母明显疏忽、长期疏忽,但尚未造成孩子实际身体伤害的情况,如何提前干预,现行法律法规尚不十分明确。在父母及社会对忽视儿童造成的危害认识比较薄弱、行为不受约束的现实环境中,尽快建立针对儿童忽视的法律法规,对于防患于未然,及时终止伤害十分重要。徐州市全国首例撤销监护人案例就有很好的示范效应。曾有法学专家发出警告说,做父母太“安全”太随性太有理由了,孩子们就难免遭殃。所以,对父母等监护人忽视孩子的司法处置要更加严苛,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明白,忽视孩子安全,自己就很不安全。
幼儿园与学校主动作为。幼儿园、学校应加强对受忽视儿童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在家庭中受到忽视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必然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幼儿园、学校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更需要通过集体的温暖、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爱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学校还需设置家庭教育课程,建立儿童对家庭的科学认知。这对于青春期孩子尤为重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避免儿童忽视的现象一代代延续。
创建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是家庭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家庭的重要支持力量;社会应致力于为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儿童优先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儿童忽视事件的报告、立案、干预计划、处理与结案,在预防、处置儿童忽视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对受忽视的儿童给予及时救助,防止儿童在身体、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遭受进一步伤害。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充分发挥舆论支持和监督作用,广泛运用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文化资源,在思想意识层面营造防止儿童忽视的社会环境。
链接一:警惕6种忽视表现
1.身体忽视:指忽略了对孩子身体的照顾(如衣着、食物、住所、环境、卫生等)它也可以发生在儿童出生前(例如孕妇酗酒、吸烟、吸毒等);
2.情感忽视:指没有给予儿童应有的爱,忽略了对儿童心理、精神、感情的关心和交流,未能满足孩子在情感情绪方面的需求;
3.医疗忽视:指忽略或拖延儿童对医疗和卫生保健需求的满足;
4.教育忽视:指没有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忽略了儿童智力开发和知识、技能学习;
5.安全忽视:指由于疏忽孩子生长和生活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使儿童有可能发生健康和生命危险;
6.社会忽视:由于社会发展限制或管理部门对儿童权益保护、对儿童优先关注不足,造成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鼓励或默认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实际上也是忽视儿童的一种表现。
链接二:国外相关法律规定
1.加拿大:12岁以下儿童不能独自在家。
2.美国: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时时有人照看,以免发生由于孩子不懂事而导致的危险。离开学校以后,家长自己不能照顾的,必须托给专人照顾。
3.英国:16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独自待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