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有效地帮助孩子成才?
传统的家庭模式或称亲子模式分为3种。集权式(家长制)、自由式和民主式。集权式就是一言堂,家长说了算,很显然不利于儿童成长。自由式就是各抒己见,缺乏管理,不利于儿童纪律感与道德感养成;民主式被大家公认为最佳的亲子模式,儿童在家庭中得到了尊重,获得了发言权,并形成了较高的家庭认同感。我也觉得是一种文明的象征。然而,民主是为了集体而存在的,所以民主的结果是目标的统一,即家庭的发展目标。儿童在考虑家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同样考虑自身的成长(家长也一样)。这就需要亲子双方拥有各自独立的发展目标和独立的发展空间。我将这种模式称之为“互助式”亲子关系模式。
在亲子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孩子设计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典型案例。前一段时间热播一部连续剧叫《笑着活下去》。其中出演男主角童年时期的小演员郑伟是我的学生。聪明伶俐的他从二年级直跳四年级。虽然经常请假去拍戏,他的成绩仍可以保持在中上等。郑伟年纪小,个子也小,被安排在第一个位置。每次我提问的时候,他就马上离开座位,冲大家做鬼脸,逗得大家满堂大笑。我没有批评他,因为我知道这是他的表演天赋。一想到对班里其他学生的影响,我还是决定找他谈谈。那天,班里就剩下我们。我表情平和,他显得严肃紧张,我微微一笑,他立刻就放松下来。我说,这次不是要批评你,而是要谈谈你的梦想。他说他想成为一名大明星,我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并让他画了一个“梦想实现树杈图”。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要看如何能实现:他在大明星下面画了三个分叉——一个是演技,一个是文化知识,一个是兴趣爱好。我感到非常欣慰与惊讶。这个小郑伟才8岁,能把问题看到这个深度真是了不起。我大加赞赏,他也美得手舞足蹈。我趁热打铁,追问如何能够达到这上那个小目标,他又在下面画了上那个“树杈”,我知道8岁的他已经开始学会人生规划了。
后来,郑伟在课上表现得一丝不苟,问他为什么这么认真,他说,这样做离大明星又近了一步。我没有奖励他,却用一种他喜欢而需要的方式帮助了他。
鼓励、理解、建议3种高效的帮助,你做到了吗?
帮助分为物质、智力、心理及体力4种。我对郑伟的帮助属于心理上的帮助,物质帮助不必解释,智力帮助包括经验、技术、教训的传授。
最重要的是积极训练他们自己制定目标,并乐于引导与帮助他们。很显然,建设一种亲子的互助式关系,这4种帮助缺一不可。切忌一点,协助不是为了产生依赖,而是让他们能够尽早独立,拥有自己的思想。家长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既降低了教育成本,也锻炼了孩子的责任感与能力。对与儿童最有效的帮助有鼓励、理解、建议3种技术。
鼓励是比较低层次的心理帮助,也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当孩子想不出一道题的时候,你只要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和一句简单的加油,他就会重振旗鼓,你的信任而不是奖励让他重新燃起斗志。当你工作失意,如果小孩子能够鼓励您一句:“妈妈加油!”您是否会破涕而笑,觉得眼前这个小屁孩也拥有巨大的力量?曾经有个故事,说一个老农赶马车,车轱辘陷入了大泥坑里,用了半天力气也没弄出来。心理咨询师恰好经过,说道,我在后面帮你推,你去前面用力吧!老农感激不已,又重新坐回了驾座上。只听心理咨询师大喊:我们一起使劲啊!这个小坑难不倒我们的!听口令一、二、三……车子居然使出了泥坑,老农急忙下车,连声道谢,还夸咨询师力气大!咨询师微微一笑,说到,我一点儿力气都没用,就是鼓励了你一下。其实,鼓励就是心理咨询的一项技术,因为它确实可以给人带来信心,让人更好地完成目标。
理解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对一个人的帮助是巨大的。孩子被理解是幸福的,家长被理解却是困难的。由于年代与年龄的巨大差异,亲子之间很难做到互相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先从了解起步。了解是沟通来的,我们就从沟通去认识你的孩子,也让你的孩子更多地认识你吧!从认识姓名、生日、喜好、职业、愿望甚至谈到梦想。让儿童充当小记者,在了解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需要”这个领域。给大家讲个故事,我在芳草地小学教书的时候,有一次给一年级小学生上阅读课。提完要求后,就让他们坐在阅览室的凳子上看书。我一会儿判判卷子,一会儿望望蓝天,一会儿站起来转一转,看看他们是否读得认真、仔细。忽然,有一个不知名的小男孩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吓了我一跳。我眉头一皱,批评道,你怎么那么不踏实啊!
小男孩不紧不慢地说,我屁股坐疼了。
在其他孩子的嬉笑声中,我意识到是我犯了错误。我可以走来走去,可这年幼的孩子却是一坐40分钟,肉肉的小屁股能不疼么?从那一刻,我觉得作为老师,作为成人应该多去理解孩子,也许我们关心的地方并不准确。
理解和人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对他人的需要不了解,就不能说理解任何人。理解比鼓励要高一个层次,它是对需要的合理化解释。人们总是想不通自己的需要为什么不能满足,甚至不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认同,这个时候他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对孩子的理解是需要学习的,建议家长看一些《儿童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它会为您提供了解孩子心理、行为方面的依据。
建议是最大的心理帮助,了解一个人的需要,理解他实现自己目标的障碍,并针对障碍进行方法上的支持,叫做建议。家长的谩骂、责备、鼓励、理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议。对于儿童的建议就是为他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可操作方法,这才是关心或爱一个人最深的表现。
如果真的爱一个孩子,就要协助他完成他的梦想。这也就是所谓的孩子独立“靠”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