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给输不起的孩子适当引导

2015-08-26 15:27:0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和孩子玩游戏时,特别是竞技类的游戏,孩子赢了就喜笑颜开,输了就噘嘴、不高兴,有的甚至还大发脾气,又哭又闹,摔东西。这就是典型的“赢得起,输不起”的孩子。面对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要正确引导。

给输不起的孩子适当引导

孩子为何输不起

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实际上,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游戏或交往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任务失败情境能引发羞耻感,因此孩子出于“面子”,也要赢。

成人的错误得失观念和行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这一学说固然夸大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幼儿的行为和所谓的“经验”其实都主要受成人的影响,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在对待输赢这一问题上,如果成人患得患失,过分看重输赢结果,那么他难免会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孩子,并可能会通过某些行为加以强化。比如:赢了就给予奖励,而且往往是物质奖励;输了就斥责、批评,甚至怒骂。

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

在“421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被过分宠爱,包办代替,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缺少输的体验和经验。幼儿生活中输的体验、经验的积累往往决定了幼儿对输的看法与承受能力。生活中,如果家长长期过分迁就孩子,会使孩子的自我评价过高,“唯我独尊” ,对自己输了的结果难以接受,对他人赢了的结果予以消极回应,甚至发生语言或身体上的攻击。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社会的畸形评价观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成功人士趋之若鹜,毫不吝啬地把鲜花和掌声都留给了优胜者,而对于失败者、淘汰者,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种畸形的、功利的评价观无形当中加剧了高期望值的现代父母们,在“输不起”心理的作祟下,给孩子灌输“只能赢,不能输”的观念,导致孩子在面对输赢的问题上越来越不淡定。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