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亲子专家李雪:给孩子爱与自由

2015-07-30 17:09:3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育儿心得 家庭教育

缺爱的孩子,不懂得爱别人

孩子如果缺爱,后果会更严重。对此,李雪深有体会,因为她曾经就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李雪说,她的父母缺乏爱的能力,经常把女儿当作情绪的宣泄口。尤其是李雪的母亲,由于从小被父母忽视,她非常怨恨父母,甚至在潜意识里想杀了他们。但怨恨父母不被意识所允许,这种恨转化成被迫害妄想,妄想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要害她。因为妈妈的不断“催眠”,童年时的李雪,曾经一度认为爸爸是个坏人。

亲子专家李雪:给孩子爱与自由

因为极度缺爱,所以成年后,李雪没有办法进入任何关系中,即使进入一段关系,也像是自己跟自己玩,无法关注别人,不会处理矛盾,整个人处于原始自闭期。李雪说,在很长的时间里,她没有爱的能力,不会爱别人。她只关心一件事:我怎么才能让自己活下来?怎么完成自我成长和自我拯救?后来,通过深入学习心理学,李雪才终于从原始自闭期中走了出来,重新获得了爱的能力,既能够爱别人,也能够为自己负责,能够正常地恋爱,感受幸福。李雪笑着说:“现在的我,知道自己一切的感受,都是源自内心的剧本;不会因为自己内心的剧本,再去折磨别人。”

缺乏母爱的孩子很可怜,但是如果一个女孩,既没得到母爱,父爱也少得可怜,要去争取才可能得到一点点,那么她长大后,很可能会第三者成瘾。李雪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小时候,她的父亲很少回家,妈妈和她都得不到这个男人的爱。因为得不到,所以就更加渴望,就像两个饥饿的乞丐去抢一块面包。这个女孩既想跟母亲争夺父亲的爱,又很愧疚,因为潜意识里她明白:妈妈得到的爱也很少,我不该和妈妈争!于是,每次父亲回家,她都远远地避开他,尽量不跟他说话。但是这种跟妈妈抢夺父亲的想法让她产生了第三者情结。这个女孩长大后,总是莫名其妙地对已婚男人感兴趣,想把他们从妻子手中抢过来。

李雪说,如果父亲的爱比较充足,能够既爱妻子又爱女儿,那么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打个比方,如果两个人面前只有一块面包,那么他们肯定抢得很厉害;但是如果两个人走进的是个面包铺,周围全是面包,那么就不会去争,这个争夺的情结也会淡化。

一个家里,最理想的状况是:爸爸爱孩子,妈妈爱孩子,爸爸和妈妈彼此相爱,而且父母之间的爱是第一位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流动的三角关系。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一般不会成为第三者。因为得到充分爱的她,会尊重别人的夫妻关系,就像尊重自己父母之间的爱情。

孩子的任何行为问题都是在自救

李雪说,很多父母本来什么都不懂,但是一生了孩子,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不断去纠正孩子、限制孩子。让人悲哀的是,很多父母爱的能力一点儿也没有增长,但是控制和自以为是的能力与日俱增。

有的父母好一些,知道要给孩子自由,但是给的心态不对。李雪解释说,给孩子自由,首先父母必须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吃糖对孩子好不好,看电视对孩子好不好,这次考试分数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些我都不知道,只有孩子自己知道。我只能敬畏地去陪伴孩子,尝试去理解他。就算不理解也没关系,我完全信任他,不打扰他。但是当孩子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一定会积极回应。一旦父母产生“只有我才知道”的念头,他们是看不到孩子的,看到的只是自己头脑中构建的那个幻想。

每当李雪建议父母给孩子自由时,家长们总会当即反驳道:“孩子如果喜欢玩手机、打游戏,我也要给他自由?眼睁睁看着他堕落?”李雪回答说:“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手机?一是因为以前父母禁止太多了,他们没有自由;二是因为孩子感觉自己很孤独。感受一下:如果有一个人,像心理医生一样,全神贯注地倾听你、理解你。他会陪你玩,陪你聊天,也可以安静地陪伴你,他的能量和你连在一起……那么你还需要沉溺网络和手机吗?”

李雪接触过一个5岁的孩子,他很喜欢玩iPad,天天抱着不松手。爸爸妈妈都很担心,但是只要拿走iPad,孩子就会号啕大哭,在地上打滚。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很喜欢小孩的叔叔,把小孩抱过来,一起玩警察和小偷的游戏。孩子一举起水枪,叔叔就毫不犹豫地倒在地上……整整一个下午,叔侄俩一起玩了很多游戏。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早就把IPAD扔一边去了。

如果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彼此之间一点互动都没有,那么他必须捆绑一个过渡客体,比如电脑、手机、iPad、游戏机等等。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和爱孩子,又不让孩子玩这些东西,那他的心往哪儿放呢?李雪说,除非是极端缺爱,否则孩子的心理肯定会向前发展的,会扔掉这些情感替代品。李雪小时候非常喜欢玩插卡式的游戏机,一玩玩了两年。等她上大学后,别的同学都玩网游,她却从来都不玩,因为她对游戏的需要早就被满足了。直到现在,李雪的手机和电脑里都没有下载任何游戏。

李雪说,孩子的任何问题行为都是在自救。她曾经观察过一个沉溺电视剧的女孩很长时间,得出的结论是:是电视让这个孩子活下来。这个女孩很喜欢看《还珠格格》,每次寒暑假电视台重播,她都要坚持从头看到尾,看了无数遍。这个女孩非常缺爱,从出生起就被父母扔在奶奶家。小燕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可是周围所有人都喜欢她,围着她转。于是,她沉浸在《还珠格格》里,沉浸在自己像小燕子一样被所有人爱的幻想里。通过电视剧,她重建自己的全能自恋感。如果直接面对没人爱自己的现实,她可能会绝望地自杀。

曾经严重缺爱的李雪,也出现过问题行为。她有两个重点大学的学位,但是毕业第一年,却天天待在出租房里,不找工作,除了吃就是睡,用她的话说,“那时就跟死猪一样”。别人都觉得李雪堕落,没救了。可就是通过那一年,李雪成功地度过了自闭期。李雪说:“如果我没有经历过那个阶段,直接去工作,那么我很可能活不下来。因为,一丁点儿工作压力都会让我崩溃。”

孩子的身体里有自我保护的机制。他们总能用一些方法,防止自己走向更危险的境地,这些方法就是我们大人所说的“问题行为”。可是,如果父母禁止孩子的问题行为,不允许上网、看小说、打游戏……那么他就会做更危险的事,自残、吸毒、滥交、自杀。譬如小孩吃手指,是为了替代哺乳期没有满足。如果大人禁止孩子吃手指,那么孩子长大了就可能会有恋物癖。所以说,现在一味简单地对孩子问题行为去禁止,而不寻找背后的原因,将来就会在更大的问题上偿还。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