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压抑了的攻击性
我问楠楠:“你伤害过别的东西吗?”
楠楠想了想,说:“小时候,我故意踩死了一只毛毛虫。到现在,碾压它的身体发出的声音,好像还在我的脑海里,我忘不掉它……”
“那你的感觉是?”
“后悔,还有……内疚吧!”
我看着楠楠的眼睛,说:“所以呀,在伤害了别人后,人们最直接的感觉都是内疚和后悔。更何况,你爸爸是在伤害自己的儿子!”
听了我的话,楠楠沉默了,许久后问:“知道他的心情,对我的问题有什么帮助吗?”
我笃定地说:“当然了,你们都需要重新看待自己的问题!楠楠,你的恐惧,确实给你造成了很多麻烦。但是,你怕的那些东西,都是虚构的、没用的、不应该引起人们害怕的;你怕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无法正常地生活,从而被动地还击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我的话,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一震!楠楠先是强硬地撑着,然后像一只撒气的皮球一样瘫在沙发上,没劲儿了。因为被爸爸伤害过,所以楠楠很愤怒,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问题当成武器,被动攻击父母。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匹配的,知道了脏,才能知道干净。所以,要想发展起洁净整齐的秩序感,必须经历脏乱差的环境。每个孩子在最初的秩序发展时,都渴望自己的世界变得混乱和不整洁。但这些愿望,楠楠还没来得及完全展现出来,就被爸爸强烈地阻碍了。两三岁时,父子俩在进食和排便上的较量,奠定了楠楠易怒、易冲动的人格结构。楠楠本想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来转移自己的愤怒,结果却再次被父亲压抑。
稍大后,楠楠有了新的意识,他的体内萌生竞争精神,希望与同伴和父亲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可是,当他登高爬低、同别人挑衅时,又受到了父亲更严厉地对待。他只能放弃生理上变得强大的愿望,希望自己在学习中凸显智慧,他和同学竞争,比谁做题更快,比谁更聪明。然而,每当要展示自己的能力时,他就感觉不安全,因为父亲曾经多次打击他的探索,让他不自觉地认为表现得积极是很危险的。因为恐惧,他不能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他的学习成绩、成就感、自信心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害。
父子关系,在竞争中前行
过去的经验,已经内化成楠楠人格的一部分。在成长中,当他感到无助、孤立无援、无法改变现状时,只能退回到自己幻象的世界,用一些千奇百怪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于是就有了荒谬的行为和仪式。目前,楠楠最需要的,是重构这些经验。
我在楠楠面前依次摆开一套“套娃”,相同模样、大小不一的娃娃,代表不同年龄的楠楠。我让他把自己想象成最小的一个娃娃,问:“我觉得这个娃娃在发抖,你猜,他在害怕什么?”
楠楠说:“他看到爸爸把食物一样一样地摆在前面,然后吼着说‘不吃完,你就别想走’……”
我又问:“那他有什么感觉,想对爸爸说什么?”
“你别逼我!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吃不进去东西……”楠楠低下头说,“我觉得我的肚子饱了!”
当每个娃娃都代表一个困难的情景时,楠楠回忆起他被爸爸强行拖出卧室去收拾玩具的恐惧,想起自己在外面跌倒后,爸爸上前又补了一脚时自己的难堪……很多不好的情绪都涌了上来!那些压抑在心底、久久不能平复的感受,终于有机会得以释放。
同时,我也帮助楠楠爸爸调整认知,其实在这场父子较量中,他受的伤和儿子一样深。我问:“你认为,父亲是什么样子的?”
他想了想,回答说:“父亲必须是权威,必须时时刻刻表现得很强大!”
“那么,为了保持父亲的权威和强大,你有没有感觉有些焦虑呢?”
楠楠爸爸点点头:“经常感觉焦虑,所以总想把儿子压住、制服,让他听话!”
“你觉得,结果怎么样?”
他沮丧地说:“两败俱伤,事与愿违!”
我建议说:“或许,将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才有机会让孩子看到你最好的一面,才有机会让孩子继承你的优点,对吗?”
楠楠爸爸说:“可能吧!我试试不再压制他,给他更多的自由……”
一周后,我给楠楠全家做了第二次咨询。“上周,我听到楠楠和同学打电话时,骂人了!”楠楠妈妈说,她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好是坏,但是觉得孩子似乎不大一样了。我告诉她,这是一个好现象,由于父亲的改变,在压抑多年后,楠楠再次展现自己的攻击性,处理同学关系时不再那么谨慎,而他的强迫症状也在松动。
我建议楠楠和爸爸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这种攻击性释放出来。楠楠爸爸掂量了一下我的话,点头说:“我明白了,我们可以去做一些男人应该做的事儿!”
咨询结束后,父子俩报名参加了搏击俱乐部。楠楠每天被教练和爸爸折腾得精疲力竭。但是楠楠一有机会,就和爸爸一决高下。有时候,他们也团队作战,合伙去“攻击”其他队员。男孩想要战胜父亲的愿望是天生的,当楠楠可以和爸爸站得很近时,无论是对抗还是并肩作战,这种体验本身就很重要。
经过全家人半年多的努力,楠楠逐渐忘记自己的担心和恐惧,开始对周围的女生感兴趣,也能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他和爸爸的关系虽然时好时坏,但却趋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