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绐孩子的五节财商课

2015-07-21 15:06:5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

有些父母喜欢用金钱和物质作为奖励,不是不可以,但要看怎么奖励。周末是父母陪孩子的时间,但是父母想来听财商教育的讲座,来之前,父母跟5岁的孩子说好了,如果讲座期间她能不吵不闹,那就奖励一盒巧克力,这是可以的,因为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能做到这些是额外的进步。但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说,你考了95分以上就给你买个玩具,你这个月表现得乖、听话就奖励你100元钱,这不是正向的激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所谓“乖、听话”也并非好事。我们要鼓励的是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还有些父母,觉得过早跟孩子谈“钱”,会导致孩子金钱至上,变得势力冷漠。其实,所谓的“金钱至上”,就是指你被金钱所驾驭,而无法摆脱。例如“皇权至上”,指的是,“你的身家性命被皇权所驾驭。

而财商教育,是培养大家驾驭财富、达致幸福的能力。因为我们的人生是必定要和金钱发生关系的。如果我们无法驾驭财富,就必然会被金钱所驾驭。因此,恰恰相反,财商教育是让你摆脱“金钱至上”的教育。

绐孩子的五节财商课

教孩子认钱、数钱

方法:从孩子能说话、会数数就开始,选几张干净的(从银行兑换的新币)纸币、面额不等的硬币(玩之前建议用酒精消消毒),既包括人民币,还可以准备一些美元、欧元等,教孩子认识币面,可以这样说:“你看,1角钱硬币的正面是兰花,背面是数字‘1’,”并和他一起玩简单的数硬币游戏。

目的:既让孩子感性地认识了钱,还锻炼了孩子的数学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通过接触外币),一石三鸟。

温馨提示:数钱、玩钱之后,要马上给孩子洗手。做游戏一定要大人陪伴在身边,以防孩子吞吃硬币。

让孩子了解钱的功能

方法:从孩子2岁左右能说话就开始渗透。这样告诉孩子:“你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东西,都是用‘钱’这种东西买来的,而不是父母自己制造的。”

目的:让孩子知道:“哦,原来钱有这么多用处。”

温馨提示:父母们不用担心孩子会“掉进钱眼儿里”。等孩子稍大些,能理解你的话,再慢慢跟他交流健康理性的金钱观。

给孩子“零花钱”,鼓励孩子自己买东西

方法:从孩子朦朦胧胧地知道钱能买东西开始,就可以给孩子零花钱,并鼓励孩子自己买东西,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交易、以钱换物的过程。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时,可以给孩子几元钱,告诉他这些钱够他买其中的一样或两样,比如,发卡、小贴画或者冰淇淋。如果他花光了自己的钱还向你要,你可以告诉他:“你需要等待,等着下一次发零花钱。”如果孩子想买的东西非常不适合他,你也可以表示反对。比如这样告诉孩子:“没有正规厂家的小食品是没有品质保证的,吃了会生病,我们换一种吧。”

如果孩子想要一个更大的东西,比如新的精装书或者玩具,你可以帮他计算—下他需要攒几个星期钱才够买这样东西。让他了解钱的价值,同时也学会选择和等待。目的:既让孩子有自己购物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也能间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判断力。

温馨提示:零花钱可以一周给一次。每周给的钱数,由父母根据孩子年龄、实际消费情况、父母收入状况等确定。另外,给多少钱,最好也要跟孩子有一定的沟通、互动,让孩子有知情权、参与感。

培养孩子对钱的“所有权”意识,同时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金钱观

方法:告诉孩子:“父母给你的零花钱,完全是你自己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和使用,父母决不会侵占。”

目的:培养孩子的自我决定能力、自我约束力(花还是不花?怎么花?等等)。

温馨提示:与此同时,一定要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并用浅显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理性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就是最朴素的金钱观。告诉孩子:钱本身是不好也不坏的东西,要看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来得到它。

培养孩子的“资本”意识,鼓励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方法:等孩子稍大些,比如3岁以后,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开始鼓励孩子存钱,也就是告诉孩子,最好不要把所有的零花钱都“及时”花光,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存起来,比如存在爸爸或妈妈这里。当然,最重要的是,存起来的钱一定要给孩子“利息”,而且利息要高到对孩子有吸引力,这样孩子才愿意把一部分钱存起来。

目的: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和资本意识。让孩子知道并理解“钱生钱”的财富之道。

温馨提示:父母不要用命令或强制的方式强迫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储蓄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行为。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