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家长们,请守护孩子的秘密!

2015-07-19 16:10:5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我总要问问她在幼儿园的情况。女儿呢,有时候有问必答,有时候却吞吞吐吐,“我……嗯……忘记了”,如果你想进一步追问,她还有一句“我什么都不知道”等着你。

家长们,请守护孩子的秘密!

作为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所有事情,总是想事无巨细都了如指掌,但孩子每每会给予我们“我不知道”、“我忘记了”等明显是敷衍的回答,有时候更会直接告诉你“这是我的秘密”。面对孩子抿紧的嘴,有时候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作为父母的我们难免会沮丧: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么会让人觉得和他有这么大的隔阂?难道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另外,像我这样“多虑”的妈妈还会担心:孩子不应该天真单纯、心无城府的吗?这么小就知道对家长隐瞒了,以后长大了还怎么得了!

每个人都有秘密!

最近我去参加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回忆小时候的各种糗事,而当年我被公认为“小坏蛋”的证据之一,就是幼儿园时,我就知道把不要吃的饼干,趁老师不注意,塞在外套和袖套的夹层里,在回家的路上再偷偷扔掉!而老师和我妈妈,从来都没有发现过这个秘密。

同学们的善意嘲笑,让我一下子释怀了。原来,当时幼儿园的我也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么,女儿有自己的小秘密,也完全不稀奇!

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看似就和家长有了隔阂。这种隔阂,让爸爸妈妈们失落万分;但是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成长。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逊认为,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日渐发展起来的,比如孩子学会走路,就能体会到行动的自由以及“我会走路”的意识。当孩子逐渐把身体意义上的自我和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区分开时,他们也就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在这其中,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更是一种“自我和父母相独立”意识的显著特征。正是因为有秘密,而并非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向父母公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立性。

在这点上,可能德国社会学家奥尔格·齐美尔的描述更为简洁明了:一旦人们能够保守秘密,他们就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里。这两个世界,一个是眼前的现实世界,另一个则是人类生活体验的内心世界,而且前者会受到后者决定性的影响。当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就证明他同时开始拥有复杂的内心体验世界。

是否要探寻孩子的秘密?

孩子拥有秘密,宣告了他内心世界的降临。无法触摸到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做家长的恐慌不已,谁能保证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洁一片?谁又能知道,孩子的秘密是善意的隐瞒还是恶意的欺骗?

但是每个人都会成长,每个人都有秘密,如果孩子在家长面前永远是透明的,就意味着家长的作为可能抑制了孩子的成长。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有些不痛不痒的小秘密,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吧。不要随意探寻孩子的秘密,但要告诉他比拥有秘密更重要的原则——保守秘密。

德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弗里特纳和勒纳特·瓦尔丁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实验进行过程中,孩子们会观看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2个10岁左右的女孩在客厅里一起玩耍)

女孩罗莎:你知道吗?

女孩卡迪亚:什么?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