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爸爸妈妈是不是总担心孩子饿着?事实上,在食物供应已然充足的今天,肚子饥饿已经很少见了。但还有两种饥饿,比以前更普遍了,却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肌肉的饥饿和情感的饥饿。
对儿童而言,肚子的饥饿是因为没有进去,肌肉的饥饿是因为没有出去,情感的饥饿是因为没有交流。
一、肚子的饥饿
如果我们不吃东西,没有食物进入肚子,当然就会感到饥饿,所以,肚子的饥饿是比较好理解的。在幼儿阶段,“肚子的饥饿”还有什么积极的提示意义吗?
几年前,有个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后,反复叮嘱老师,孩子胃口小,不爱吃饭,要耐心喂食才行。小女孩像个洋娃娃,细胳膊细腿,声音也是软软的、细细的;一小碗的饭菜都要吃很长时间,细嚼慢咽,跟家长说的一样——吃饭太艰难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转眼到了夏天,孩子参加了我们的野外生存训练营,经过两周锻炼,这个孩子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再也不需要人追着喂。外训结束,回到幼儿园以后,小姑娘的胃口仿佛打开了,吃饭也多了,也快了……
其实如果真的缺乏食物,儿童感到饥饿,会有强烈的进食欲望,根本无需追着喂。相反,追着喂的坏处倒是不少,比如,孩子从自主摄食行为,转化为“与父母的博弈”,与父母反复谈条件,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儿童自己主动摄食的生理感受。
所以,害怕孩子自己不会主动吃,是一个伪命题。当然,也确实存在一些孩子主动进食有障碍的,但是数量非常少,对这些孩子而言,追着喂也没有什么大用,需要通过加强运动,导致能量大量消耗,激活摄食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