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一封妈妈来信:被孩子打的妈妈,我该怎么办?

2015-07-08 10:34:2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

孩子的情绪能力要提升,需要父母反复地坚持

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后,还是要教给孩子恰当的情绪疏导方式。来信中的妈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面对生气的孩子依然很挫败,“心平气和”的情绪疏导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孩子还是没有改掉“一发怒就忍不住动手”的毛病。

一封妈妈来信:被孩子打的妈妈,我该怎么办?

妈妈首先需要明确孩子情绪能力的提升,并不意味着孩子能快速实现“心平气和”,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这个期待基本属于“不合理期望”,因为达到那样的情绪管理水平,已经超越了大多数成年人的水平了。3岁的孩子,需要我们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也需要我们给他时间和自己的情绪共处,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是管理好情绪的好基础。

了解了孩子在生气时可能会动手打人的特点,妈妈可以坐在孩子的身边,预防孩子轻易地打到脸和头;最初的应对里,可以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会伤到别人的,但可以打枕头或沙发。

孩子情绪应对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需要时常提醒孩子“可以怎么做”。记住,学龄前的孩子提醒“不能怎么做”最好就一两次,孩子一旦知道不可以的原因就可以不用重复“不可以怎么做”了。

“好言相劝”,孩子仍一再打人,还可能有深层的原因

很多时候,妈妈没有发怒,即便妈妈一再强调的是“我不喜欢你打人”,但孩子的解读却是“妈妈不喜欢这样的我,妈妈正厌烦我”。当孩子做出这样的解读时,他会感到自己在妈妈那里的归属感不确定了。通常,“发怒时打妈妈”的行为就会一再出现,因为他会一再用这样的行为来确认“妈妈是不是不是每个时候都会喜欢我、都会爱我”。

如果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的内心确实感受到“我的孩子现在心情很难受,他确实需要发泄,但我要帮他找一个合适的方式”而不是“天哪,我的孩子居然会打人”了,并交给他正确的情绪应对方式,比如在不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跺脚、捶被子等,平时也可以和他做一些“发怒时恰当发泄情绪”的练习,那么孩子发怒时打人的行为终有一天会消失的。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