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习惯成就卓越的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对孩子正确地进行奖励与惩罚是让年轻家长们头疼的一个问题。而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我们不是没有知识,而是缺乏常识。我们常常仰赖老祖宗留下的‘棍棒之下出孝子’或者最新出炉的‘虎妈’‘狼爸’等‘先进理念’来误导自己,并偶尔做出许多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错误行为。
奖励和惩罚的误区
1.重物质轻精神。
很多家长还停留在奖励玩具或者吃“肯德基”等层面上,一方面让孩子在收获丰富物质的同时,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应得的,而且也缺乏分享之心,导致很多家庭玩具成堆,但是用处不大。对于奖励吃垃圾食品等方式,笔者就更不赞成。从孩子身体的发育角度来看,这些食品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事实上,我们能给孩子的奖励真的就不能有一些精神层面的吗?
2.隔代教育重奖励,少惩罚。
在目前双职工家庭的现状下,家中有老人帮着照看孩子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老人不仅承担着孩子的安全接送等事务,还经常需要花大量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度过。这就给教育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是,往往因为“隔代亲”的传统观念,让很多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嫌疑。
3.奖励越多越好,惩罚越少越好。
曾经有段时间,社会流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不论孩子的真实表现如何,大家都学会了伸出大拇指,脱口而出“孩子,你真棒!”殊不知,这样不明确的表扬也许助长了孩子的骄傲情绪,并且习惯躺在“舒适区”而不愿意寻求更好的动机和行为。奖励和惩罚在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两者兼用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也才能在孩子心中打下“做得好就会得到奖励,做得不好当然要受到惩罚”的道德意识。
4.体罚仍在部分家庭中长期存在。
“体罚不仅标志着家长的软弱无能和惊慌失措,也标志着他们的教育方法极端不文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警示人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媒体还是邻里之间还是会听到体罚孩子的例子。一个上中班的小朋友佳佳,就曾经在家里遭到爸爸飞过来的鞋子的伤害。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不仅给孩子身体带来疼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不幸的种子。她会更加胆小,更加觉得没有安全感,更加自卑,从而影响其性格的塑造和未来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系列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