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脑瘫患儿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2015-05-25 17:43:2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小儿脑瘫 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婴幼儿早期就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如出生后不明原因的哭闹、入睡困难、易激惹、喂养困难、容易呛奶、护理困难等等。脑瘫一般是由于在孕期、产前、产时、产后多种因素影响了中枢神经的发育所致。脑瘫常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感觉迟钝、行为异常、性格怪异、语言落后等症状,最明显的特征是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患儿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3个月不会抬头,4个月不会笑,4个月两手仍紧紧握拳不会松开,5个月不会主动抓物,8个月不会独坐,10个月不会爬;1岁多不会走等,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时,妈妈们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脑瘫患儿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两岁前小儿大脑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代偿性,因此及早地进行康复治疗可给脑瘫的孩子带来希望。此外,合理的营养、适宜的刺激、必要的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

引导式教育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热情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不是单纯的康复技巧或治疗方法,而是一个以教与学互动为本,从而达到功能康复的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引导的意思是诱导,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出预想和设定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技能动作的一种互动过程,其目的是使脑瘫患儿在体能、语言、智力及社会交往各个方面得到同步发展。这种技能动作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通过外力的协助使功能障碍者完成某种技能动作,而是要通过功能障碍者的本身的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其主动的相对独立的完成技能动作。这一目的的达成,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入、传出系统,经过中枢神经的调节来实现。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认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效果的好坏与患儿的情绪密切相关,特别是患儿有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更为重要。因为主观意愿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去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式教育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采用引导、诱发和节律性意向等引导式方法,调动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学习的内容贯穿于24小时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节律性意向口令、音乐和游戏等在这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于脑瘫儿童行动受到限制,其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流的机会减少,容易形成性格、行为的异常,出现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为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引导式教育强调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功能障碍的儿童分成小组,强调与其他儿童合作,互相比赛,激发兴趣,以改善他们的自卑、孤僻、敏感等性格行为问题,有利于学习和康复。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