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能避讳谈“死”
生命教育有一项很重要的核心内容: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孩子思考死亡的意义,才能促使孩子珍惜生命,积极投入生活。针对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华东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还有不少家长干脆就对涉及到死亡的问题拒绝回答。
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心理专家指出,孩子不见得像大人那样害怕死亡,不断出现学生自杀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学习压力大,不能承受挫折,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从小没有正确理解死亡,把生命当做游戏来对待,甚至有模仿的成分在里面。而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生命教育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很多家长会主动在孩子3~4岁时就做关于“死亡”的诠释,往往通过一个童话,或者身边事件开始诠释,家长要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育孩子,自己也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
三、别以成年人角度看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以成人的眼光和要求来对待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智与成人不同这样的事实。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成人的某些话语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沟通,适当地表扬与批评,减少语言伤害。一边是孩子心理承受力脆弱的问题,一边是学校老师在教育方面的简单、粗暴的惩处的问题,而更深层次则是孩子与家长在心灵联接上的疏远。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为什么没有立刻向父母求救,是孩子不愿意向家长倾诉心里话,还是家长没有时间去倾听孩子说说心里话?这些都值得家长去反思,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也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