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要把握好一个“度”
在儿科门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三四个大人抱着一个孩子冲到医生面前,告诉医生孩子感冒了,催着赶紧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其实,孩子生病很正常,往往是家长不能很好把握一个“度”。比如,儿童发烧是很常见的,只要体温不高于38.5℃,家长不要急于用药,可以先让孩子多喝水休息,物理降温。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不自己乱用药;不自以为是指挥医生用药;尽量少用药,能通过推拿按摩等传统方法解决的,就不吃药,能吃药治好的,就不打针,打小针就行的,就不挂吊瓶……不给过度用药、错误用药留下可乘之机。
预防胜于治疗,防病才是根本
预防胜于治疗,锻炼强于保护。现实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爱得有些过分,比如,天气稍冷,许多家长就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冻着了。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强壮的体质和强大的抗病能力是从锻炼中得来的,绝非是单纯保护出来的,过度保护反而有害。
吃对药不如不生病。家长应有相应的预防保健知识,比如按时令、季节的更迭为孩子作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杜绝药物伤害,防病才是最根本的。
这些药品要慎用
专家认为,有些药物对儿童来说属于高危药,为了避免药物对孩子的损害,首先家长应明确哪些药物是禁用或者慎用的,然后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掌握好剂量和适应症。
如阿司匹林、安乃近、吲哚美辛、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氯丙嗪、奋乃静、苯巴比妥、地西泮、氯氮革(利眠宁)、利血平、二巯基丙醇、维生素K、亚甲蓝、甲基睾丸酮、苯甲酸钠咖啡因、山梗菜碱、毛花苷丙、地高辛、甲磺丁脲、呋噻米等。这些药物对于孩子可能会引起各种长期或者短期的不良反应,除了儿科医生要清楚,家长也要把好关。
怎样判断孩子误吃了药物?
儿童普遍较为好动,妈妈一个不留神,他们就可能把药物悄悄地吞下去。通常发现时,已经产生了较危急的情况。因此,父母应多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孩子是否呕吐或表现出昏昏欲睡;孩子嘴上或嘴里是否有异物残留;舌头和嘴上是否有灼伤的痕迹;嘴里是否有异味。
如有上述情况,父母需要这样做:带上所服药物去,立即就医;告知医生孩子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告知误服药物已经多长时间;不自己给孩子喝水或催吐,除非得到医生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