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清明祭祖也是家庭教育良机

2015-04-20 15:36:3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育儿 早教方式

冬去春来,惊蛰、春分之后便是清明,又到了扫墓祭祖的时节。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扫墓祭祖无非是亲友聚会、郊游踏青,至于所祭拜之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怕是没几个人在乎。通常,父母也不逼迫孩子,因为祭祀有封建迷信之嫌,孩子是现代人,肯跟着大家一起鞠躬行礼就不错了。真的如此吗?在西风东渐的当下,孩子究竟要不要有家族意识?家族意识真的只有糟粕没有精华吗?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小学生和各个年龄段的家长,对家族意识的状况进行调查,并请相关专家对家族意识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家长们理清思路,以正确的方式向孩子灌输正确的家族观念。

清明祭祖也是家庭教育良机

祭祀是封建糟粕吗?

今年32岁的某银行信贷员赵先生自称唯物主义者,对封建迷信非常反感,尽管每年清明节都要去墓地祭拜父亲,但都是碍于家人的面子。他对本刊记者说:“我认为祭祀是最愚昧的事。无非是一盒骨灰,灵魂早已寂灭,有什么好祭拜的?这种事我是不得不做,否则妈妈和哥哥要骂我不孝顺,但我从来不让儿子参加。儿子今年7岁,什么都不懂,如果从小就搞封建迷信,他的世界观没准儿要走样。”他补充道,“我不是不孝顺,对健在的妈妈,我还算尽心,该尽的义务一样不少,年初还带她老人家去云南旅游。对爸爸,我在心里怀念,不拘泥于形式。爸爸在世时非常喜欢孙子,我把孩子培养好,不正是对老人家最好的交代吗?”

与赵先生相反,今年50岁的中学历史老师黄先生格外重视祭拜仪式。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编纂族谱,但他不承认这是业余爱好。他说:“或许学历史的都有较强的历史感吧,族谱是家族历史,了不得的大事,我拿它当正业来做。正如学校要开历史课一样,我在家里经常对孩子进行家族历史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什么人的后代,祖先都做过哪些平凡和不平凡的事。一张族谱图,映入眼帘的一个个名字,那些作古的先人,早已成为深埋地下的一捧骸骨,他们生平的事迹随着岁月流逝模糊变浅,最终被遗忘;那些年迈的长辈,站在风烛残年里走向黄土,剩余的光阴可数,他们的曲折人生铺垫了青草一般蓬勃生长的孩子脚下坚实的道路。一切都有因果,没有祖先的奋斗,怎么会有孩子的现在和未来?清明节扫墓,我总是提前两周准备,把家族的亲戚都通知到,那天一起奔赴乡下的祖坟,一起举行祭拜仪式。我儿子从5岁起就担任我的助手,负责捧香炉,走在队伍的前列。我觉得,这种仪式对孩子大有好处,现在,他做事很有章法,学习成绩优异,与人交往温文尔雅、理智厚道。我认为,注重家族意识的培养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比只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强多了。”

黄先生的儿子黄琪今年上高三,正在紧张地准备高考。他对记者说:“我是一名理科生,但我喜欢历史,课外读物几乎都是历史方面的,爸爸编纂的族谱我也读得很入迷。其实,爸爸是个非常理性的人,清明祭祀的时候从来不说祈求祖先保佑后代之类的话,而是向列祖列宗汇报后代的成绩,给晚辈讲述祖先艰苦奋斗的业绩。同样的祭祀,有人用来搞封建迷信,是愚昧;有人用来拉人脉,大吃大喝,是庸俗;我爸爸用来励志,就是家族精神的传承。”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