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春季要警惕五种儿童传染病,如何预防?

2015-04-16 15:45:1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手足口病 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 水痘 猩红热

春风和煦、艳阳高照、柳枝渐绿、花朵缤纷,一切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但是,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加之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旅游,频繁的外界接触容易使病原在狭小空间里相互传播。因此,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儿童,呼吸道抵抗力相对成人而言要弱一些,容易发生传染病。那么,春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呢?

儿童护理

1.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感儿童暴露于麻疹病毒后10~14天(潜伏期)后开始发病,俗称“九日风”。

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左右的中等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是麻疹的特征性表现。

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开始出红色斑丘疹,自耳后、颈部开始,而后躯干,最后遍及四肢、手和足。出疹时患儿体温更高,咳嗽、声音嘶哑等呼吸道症状更重。

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此病可能发生肺炎、喉炎、脑炎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如发生在有基础疾病的儿童身上可危及生命。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传染性较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易感。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在8月龄初种,但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上麻疹疫苗推广后育龄妇女多为被动免疫,其胎传抗体对婴儿的保护力不足,因此近年来感染麻疹的儿童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多见。对此,育龄期妇女加强免疫有助于增加对所产婴儿的保护力,降低其易感性。

麻疹的治疗以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及加强呼吸道管理为主,必要时应加用抗生素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则需要呼吸支持治疗。

2.手足口病

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可有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婴幼儿多表现为厌食、流涎、烦躁、进食后哭闹呕吐等;手、足出现红色斑丘疹(手心足底多见),其后转为厚壁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年幼儿童可在臀部、膝部及肘关节处出现皮疹;皮疹不伴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以肠道病毒71型感染更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表现为: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眼球震颤、肌阵挛、走路不稳或肌无力甚至惊厥。如果出现上述表现,需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疾病累及心肺,可出现心率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表现;如果发生肺水肿,则表现为咳粉红色泡沫痰、听诊双肺湿罗音等;如果救治不及时或病情继续进展,会出现心肺衰竭,死亡率很高。

手足口病患儿不仅可通过密切接触和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患儿发病后应隔离2周,以减少疾病传播。

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的用物而间接传染。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未患过水痘的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部分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依然可以患病,但多数临床症状较轻。

患儿一般在接触水痘患者或带状疱疹患者后2周左右发病,典型表现是中低度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疱疹,24小时后疱液变浑浊,随后呈脐凹样结痂,最后痂皮脱落不留色素沉着,如不伴皮肤感染,一般没有瘢痕。皮疹瘙痒明显,易破溃,如搔抓则易继发皮肤感染而留瘢痕。头面、躯干部皮疹多于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多数患儿经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可治愈。少数患儿尤其是免疫低下人群,可出现播散性水痘甚至出血性水痘而危及生命。

水痘患儿皮疹未结痂前均具有传染性,因此皮疹全部结痂应隔离,一般需要2周。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