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哈佛爸爸教你育儿,“小草”和“大树”都有自己的快乐

2015-04-13 14:29:2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育儿 早教方式

这种育儿的坦然心态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望子成龙”的文化里,我看到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学校心理学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很多有学习障碍,自闭症等的孩子,同事普遍反映亚裔父母更难接受孩子的评估结果,这和我们文化中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续,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无关系。如果我们可以象康先生总结的那样,“孩子一生就和父母相处十几年,好好珍惜”,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为人父母的成绩,才能更坦然地面对成长中的起伏,更看到孩子的特点。如果是“铁”就按“铁”来打造,可能成为最优质的“铁”; 为什么非要变成“钢”呢?

公园,人,活动,生活方式,自然_504565843_Family of four outdoors in autumn park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就,要从他们的兴趣和欲望着手

康先生强调尊重孩子的欲望,培养他们生活中的自主感,将来选择做自己有热情的职业,才是幸福的源泉。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帮孩子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热情和目标,而不是去实现父母的愿望。康先生身边的亲戚朋友中有不少虽然名校毕业,但喜欢做中学或社区大学老师,乐在其中,家长没有必要逼着他们去追求自己完全没有欲望去得到的职业或生活方式。康先生分享他的同学,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的杨德昌导演,当初被父母要求去念理工科,拿到UCLA硕士后把学位寄回家,告诉父母他们要求的自己完成了,然后开始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戏剧学习中。

杨导演有幸坚持,找到自己的热爱;还有多少孩子郁郁不乐地走着父母设计的生活道路啊。三月底在硅谷回音周年讲座后一位母亲气愤地告诉我她十年级的儿子居然为了游泳队的活动拒绝参加“科学杯”的训练,岂不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我问她孩子喜欢什么,她回答“就是游泳,为了游泳可以不顾一切”。我说也许他将来就是一位优秀的游泳教练。妈妈看我的眼神好象我是外星人,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是那样的结局,我会非常失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能理解这位母亲想让孩子找到更传统的职业的想法;但一时的失望,总比孩子一生的遗憾好过吧。上周参加多米校友聚会,我和一对MIT姐妹谈到去年一位高中毕业生从小热爱钢琴,不但弹得好还自己作曲,非常向往去大学深造音乐专业,但父母执意要求他申请医学院。妹妹立刻强烈支持,理由是能成功做到专业音乐家的屈指可数,但能成功做大夫的机率大得多,此父母眼光长远,爱心可嘉。姐姐则若有所思,遗憾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愿望。她接着分享,其实她在中学钟爱文学,一心想当作家,但父母强迫她学理工,认为家里讲汉语的孩子用英文写作不可能和英文是母语的人比。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工作薪水很高,但只是生活的工具,没有热情。姐姐说一定会给自己两个孩子探索的空间,不再留下一生的遗憾。另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母亲也分享,身边有好几位斯坦福等名校医学院毕业的大夫,上班愁眉苦脸,一问都是父母逼着学医的,看似光鲜的工作成了折磨,这种痛苦和遗憾处理不好会引发许多生理和心理的病变,得不偿失。与此相反,我周围有多位高中老师放弃原来私企的高薪,中年转行做老师,觉得生命更有价值,乐在其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工作和度假一样快乐,精神和身体都会更健康。

康先生特别指出, 现代社会重视的是那些交流表达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我们华裔传统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康先生和他的同学大多都是理工出身,他的观察是学理工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写作和表达能力不好,导致事业在35岁左右就到顶了,还有“怀才不遇”的郁闷,因为他们当年在学校可是顶尖的学生,现实离期待中事业的辉煌差太远了,不能接受自己。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