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管教孩子不妨幽默一点

2015-02-28 16:54:1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早教育儿 家庭育儿

这种幽默的例子不胜枚举,我意识到:小北在发问时,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只要幽默地将问题抛回给他,多问几个“你觉得呢”“你说为什么呢”,他就自问自答,向我表达他奇妙的宇宙观。

掌握这个儿童心理学的密钥之后,很多问题都变得容易了。比如最让人操心的穿衣问题:与大多数小孩一样,小北喜欢在冷天穿很少的衣服。我在出门前带他站在阳台上,让他观察路人的穿着之后对他说:“有些东西从地上轻飘飘地升起来,有些东西从天空中落下来……什么东西嗖嗖地刮过,在啃我的脸?”看着我一脸狐疑的样子,小北留意感受风的寒冷,最终承认自己穿少了。

类似的问题,我都尽量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然后引导他去理解。每当我想“碎碎念”或“发脾气”时,总提醒自己,想想4岁孩子眼中的世界。然后,我用诙谐的语气、诗意的用词和无穷无尽的耐心,给他设个“套”,引他往里钻。当然,这样的幽默需要我不断地自我修炼,多看书、少发火、保持对生命的热情。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只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妈妈才玩得转“幽默管教”。

家长越幽默,孩子就越乖 

我和妻子都是军人出身,比较有原则,缺少幽默感。前年起,我们根据政策可以生二胎。

当妻子怀孕时,老大小美表现出严重的“退化”。5岁的她会尿床,拒绝自己吃饭穿衣,甚至将我们给小宝宝买的东西据为己有……我们更多地给她关爱,跟她讲道理,她却仍然想重新变回小婴儿,以求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老师反映,她在幼儿园午睡后总赖床;她半睡半醒地躺在地板上耍赖,拒绝上课,生活老师不得不整个下午陪她。这种赖床的行为,也常发生在家里。妻子严厉批评,强行给她洗脸,她便哭哭啼啼。这样的折腾让我们心力交瘁。

正当我手足无措时,一位文工团的老战友上门做客。他是个活跃分子,总给人带来笑声。那天,小美正在闹情绪,他一点都不介意,进门就唱:“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烦一会儿,一会儿就没事……”家里的气氛顿时改观。看到大人们谈笑风生,小美停止了折腾,跟着我们玩了起来,还叫老战友为“五个字叔叔”。老战友看到她抱着奶瓶喝水——妻子怀孕后,小美拒绝使用杯子——就把拳头当奶瓶模仿她。小美哈哈大笑,在地上爬来爬去。老战友跟着她屁股后面爬,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当老战友模仿婴儿时,小美就做“妈妈”照顾他……那天疯玩之后,小美总问:“五个字叔叔什么时候再飘到咱家来?”我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既然严肃的批评不起作用,何不尝试老战友的“快乐游戏法”呢?

那段时间,电影院在放映张艺谋的《归来》。片中的父亲对女儿的错误完全饶恕并接纳,他站在女儿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行为。联系自身,我感觉自己的家教方式太死板了。我总跟小美讲大道理,动不动就上升到“人生观、责任感”的高度,怪不得女儿不想长大,因为我展示给她的成人世界是如此枯燥、乏味!

于是,我上网了解教育专家推荐的“幽默治疗游戏”。根据女儿的情况,我们一起“过家家”。我们玩“好妈妈”游戏:我扮演医生,她扮演妈妈,在她照顾“生病宝宝”的过程中,我夸奖她身上的“母性”。游戏从“好妈妈”逐渐过渡到“好姐姐”,我们发明了很多搞笑的育儿办法,比如用生菜做纸尿裤、用电吹风做“魔力扫帚”等。我尽量放下大人的架子,去认同和欣赏女儿的想象力。我在每天固定的“游戏时间”中重新认识小美,发现她很喜欢寻找笑点。当她笑的时候,就会放松下来,愿意服从大人的命令。当她觉得无趣的时候,就会捣蛋或做作,以期得到关注。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