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1型糖宝宝遭遇“入园难”

2015-06-22 14:23:4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护理 糖尿病

1型“糖友”享有的“特殊照护”

澳大利亚:每月费用控制在25美金以内

在澳大利亚,针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有专门的糖尿病医疗保险服务计划。在此项计划中,提供给患者常用药物和血糖试纸。患者通常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胰岛素以及血糖试纸,对于月收入不足政府规定的最低数目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能够使用单独的医疗保险卡,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购买胰岛素和血糖试纸。但是,胰岛素泵和泵使用的耗材通常只提供给1型糖尿病患者,费用也会控制在每月25美元左右。

1型糖宝宝遭遇“入园难”

1型患者还可以自行购买一些商业的医疗保险,这些保险可以让他们得到免费使用的泵以及免费耗材。但是,他们必须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能够进行糖尿病教育的医疗机构既包括儿科医院,也有成人诊所。当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患儿时,会在儿科医院接受完整的、系统性的糖尿病和自我管理知识教育。而成人医疗机构更多是面向2型糖尿病患者的,其开展的糖尿病教育与1型不同。

所有的糖尿病诊疗费以及教育课程对于患者都是免费的,由医疗保险支付,但是,健康人或在工作期间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也是不低的。在澳大利亚,基于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病,通常患者会选择一位私人医生,以方便相互了解,便于长时间复诊管理。在医疗机构,负责糖尿病教育的有医生、护士、糖尿病教育者以及营养师。

英国:免费获取胰岛素泵

在英国,社会保险全民皆有,当然,无业人士可以选择自行购买社会保险。保险涵盖了胰岛素以及每个月110张血糖试纸。佩戴胰岛素泵治疗需要由医生提供证明,如果你确实需要胰岛素泵,那你将会得到一个免费的泵用于治疗,并且后续的所有耗材也将免费。

在英国,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参与到一个叫做“DAFNE”的课程中去接受学习培训,课程的名字叫做“如何正常饮食”,主要介绍食物卡路里的计算以及胰岛素的注射。2型糖尿病也有相对应的培训课程,由专门的营养学家或健康医学专家来做介绍和讲解。

如果是其他国家人员前往英国工作超过6个月,从今年4月1日开始申请签证的时候,需要缴纳200镑的NSH(NationalHealthService,国民健康服务)税费,学生缴纳150镑。且不论签证申请成功与否以及签证成功一年内是否前往英国,以及在英期间是否生病,这笔费用是不会被退还的。而NSH税费的很大一部分就用于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性病的教育与防治中。

美国:糖尿病教育者在行动

美国有社会医保制度,如果是非在职人员,可以自己购买保险。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在美国如果有医疗保险,胰岛素和血糖试纸的费用自付比例会很低。但是如果没有购买保险,就需要自费购买胰岛素和血糖试纸等,且价格昂贵。胰岛素泵是需要自费购买的,但是泵用耗材依据医疗保险品种而定,费用大多在普通收入的人可承受范围之内。

一般在美国,1型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会去当地诊所一次,拜访内分泌专科医生,携带自己的血糖数据,听取医生的建议。还会有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及营养师给予相关指导。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诊断初期,一定会有糖尿病教育者给予完整的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饮食搭配和卡路里计算指导、运动频率和方式、高低血糖处理等全方位教育。并且还会定期组织1型患者交流,进行心理指导。

中国台湾:额外的“大病医保卡”

我国台湾的健康保障是亚洲地区比较完善的。在台湾,每个公民从出生就会有一份健康保险。这份保险包含了糖尿病患者必要的胰岛素、针头以及每个月110片血糖测试纸,同样也包括了一系列关于如何计算卡路里,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及血糖检测等在内的每三个月一次的培训课程。但是胰岛素泵及其耗材还是需要患者自费购买。

1型糖尿病患者会有一张额外的类似于大陆的“大病医保卡”,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以减轻财政上的负担。台湾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套“共同照护”的医疗模式,即医生+护士+营养师+卫教师共同面对一位糖尿病患者,且各司其职。由医生处理用药方案,护士教授胰岛素注射和护理相关问题,营养师指导饮食搭配及与药物配合的饮食调整加餐等,卫教师则兼任了心理沟通、情绪调控以及生活模式的指导。台湾健康保险是可以支付给卫教团队费用的。

手记:与其坐等政策,不如开展互助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医保政策不尽相同,总体来看,省会等一、二线城市医保政策执行较好,经济发达地区医保覆盖比例较高。这些地区的1型糖尿病患者就诊、复诊率也较好。

然而在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整体医疗资源有限,1型病友无法得到有效救治,甚至连救命的胰岛素品种供应都有限,更不用说家用血糖仪等自我管理的用品了。患者血糖波动大,酮症酸中毒反复发作,病情危重,甚至有1型小患者的父母想要遗弃患儿的无知举动。这也正是张琪老师组建“咖啡老师1型大群”微信群的最初动力。可喜的是,近年来依靠各医疗相关机构以及糖尿病专家、患者代表等的联合呼吁,政府已经逐步加强了对1型糖尿病群体的关注。虽然还比较局限,收效甚微,但是,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此外,是坐等国家政策关照,还是大力呼吁的同时通过个人学习和同伴支持教育,管控好自己的血糖和生活,再积极投身于互帮互助的努力当中,其实更值得我们思考并行动起来。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