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早教

争做合格“小公民”

2014-11-19 10:52:2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你知道吗?

藏族:献哈达是藏族一种独特的礼仪,哈达是特制的丝织长巾,一般分白、黄、蓝三色,在拜访谒见时双手献上,表达敬意。

回族: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与长辈同坐在炕上,必须坐在炕沿或是地上的小凳子上,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蒙古族:蒙古人热情好客,在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于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

各师各法 别人家的“公民教育”

我们都说“别人家”的孩子有着诸多优点,我们无法超越。那么,“别人家”的公民教育又是怎样的呢?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第一站:香港 Hong Kong

家校结合+社会低容忍度=造就好公民

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他们尊重法律,尊重纪律,按规矩办事。因此,在地铁上、办公室、大马路上都很少见到港人作出不文明的行为。甚至,他们把“禁止粗言秽语”写进法律里。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教育下一代呢?

家校联合:学校教,家庭负责任

早在1985年,香港教育署颁布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针对幼儿园到高中各个不同的阶段,制定了详细的公民教育目标和课程。《指引》要求幼儿园和小学要通过公民教育科中的“家庭”“学校”“我们的社区”等课程,让儿童认识到职责、规则、合作、权利和义务等概念,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同时,香港人认定家庭是孩子行为养成最大责任方,需从小引导他不干扰他人。相比内地的父母大多会把责任揽上身,不让孩子受一点责备,香港的爸爸妈妈大多愿意明确告诉孩子是非对错,让他主动去承担错误。他们并不会一味纵容孩子,尽管他们年纪尚小。

社会容忍度低,出格行为会被即时教育

相比起家庭的耐心教导,香港社会对“违反社会秩序”容忍度非常低。这不仅仅表现在法律上。香港市民也不会姑息“出格行为”。例如,在“骑在塑像上”这个问题,如果在香港众目睽睽之下做出这荒唐事儿,工作人员会毫不客气地拉你到一旁说理,甚至会给你开罚单。可以说,如果想让香港人对出格行为袖手旁观,基本上不太可能。

第二站:新加波 Singapore

强制性公民教育

美丽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公民意识之强举世闻名,而与公共秩序有关的法律更是细致至生活方方面面,对游人、对国人一视同仁。在新加坡,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路口红灯亮时,人们会耐心地在炎炎烈日下等待,即使没有车辆通过,也要等绿灯亮了之后才过马路;在没有红绿灯的岔口,只要有行人通过,开车人很远就把车子停下,待行人过马路后,他的车子才会开过去……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新加坡,从小学一年级起必须开设道德教育课,并且每周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国家统一编写《好公民》系列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等各方面的教育。在中学阶段,每周必须有一节德育课,并规定道德课是中学会考的科目,其分数要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他们的教育目的明确,过程严谨,一环扣一环,高密度、大容量对公民进行灌输,有些教育甚至是强制式的。

第三站:英国 U.K

道德概念需潜移默化

相比起各国的“强制性教育”,英国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更人性化一些,它更注重孩子们心悦诚服地遵守道德规范。

英国中小学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是叫“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是“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他们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因此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让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第四站:美国 U.S.A

自由的前提是尊重“公德”

在美国,自由是一种“规则”约束下的自由,是“公德”约束下的自由。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总部设在洛杉矶,主要任务是在美国中小学实验和推行公民教育课程。其中一门课是公民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公共政策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自由,美国学生虽有着我们向往的自由:不用穿校服,身上装饰物五花八门;上课时也不用端正地坐着,斜着歪着半躺着都可以,还可以坐到地上;想上洗手间站起来向老师示意一下就走出去了……但同时需要遵守最基本的礼貌:即使席地而坐,也不允许互相交头接耳、嬉戏打闹;当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要认真倾听,一定要等到同学讲完后再开口;下课离开的时候,需要把椅子放回原处,即使两分钟后回来,也要放好椅子;桌椅需要保持干净;在图书馆和餐厅时需要保持安静……

“公民教育”第二课 修身而后教,做好“公民”,而后教“小公民”

以身作则 循序渐进培养“公德”

亲爱的爸爸妈妈,大家都希望宝贝知礼,大方,受欢迎。也常常以各种方式予以教育。可你知道吗?你才是宝贝最好的教材,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宝贝。如果你希望培养一位“好公民”,请给孩子做好榜样……

“精彩镜头”

“熊孩子”事件一:大宝小宝“大闹”超市

妈妈带着3岁的跳跳逛超市,跳跳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满了好奇,一会儿摸摸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妈妈很生气,却拿她没有办法。就在这时,跳跳闯祸了,把货架上的几盒牛奶打翻在地,牛奶盒破了,牛奶流了一地。妈妈大声责骂孩子不听话,超市员工闻声赶来,发现物品被损坏了,要求家长赔偿。而妈妈却觉得超市员工小题大做,不就几块钱吗,而且是小孩年幼不懂事闯的祸,应该得到谅解和包容,超市员工则认为物品被孩子损坏的事每天都发生,超市损失很大,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过错承担责任,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熊孩子”事件二:图书馆变“武术馆”

东东和铭铭两家相约周末到图书馆看书。两家大人把孩子安顿在儿童阅读区后便各自去看自己喜欢的书。东东和铭铭很要好,不仅住得近,还在同一个幼儿园上学,所以经常在一起玩,一起打打闹闹。东东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于是和铭铭分享,两人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不知不觉间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还模仿起书中主人公的动作打闹起来,手舞足蹈间把书页给撕破了。铭铭大大咧咧地把书一丢,随手抓起了另一本书……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作为母亲,你会怎么做呢?

在超市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熊孩子”的种种恶作剧:损坏超市物品,拆物品的包装,拿起散装食物就往嘴了塞;吵闹,撕毁图书,在图书馆里吃喝等等。这些行为都让人非常反感。家长有义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所有市民都有安全享用公共设施、生活在平静环境的权利,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而剥夺了别人安静生活的权利。

在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之前,应该给孩子“约法三章”:不许哭闹,影响别人;不许破坏物品,否则要赔偿;如果孩子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别人的指责时,家长不会为其护短。你若护短,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往后的日子,你非但看不见一个感恩于你的人,还可能与一个嚣张跋扈的人朝夕相处。因为在他的童年,没有教给他正确的是非准则,他只会以自己的喜好作为生存的标准。这样于你,于社会,并不是好事。

修身二十法

在公共场合中,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做好这个合格公民的榜样,甚至做一个有素养的优秀公民呢?网友们列出了如下这些做到了会让人感动的小细节,对照一下,你做到了多少?

1.上下楼梯、乘坐扶梯时自动靠右,把左边空出来给有需要或者赶时间的人。

2.乘坐厢式电梯时尽量走到最里面,为电梯增加“容量”,或者站在数字按键旁边,帮别人按下所要去的楼层按键。3.接电话时注意音量,尽量离开人群,不要影响别人。

4.认真接过路上兼职人员发的传单,对保安、迎宾人员报以微笑,他们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人。

5.上菜时对服务员、或付款时对收银员说谢谢,常常保持感恩之心。

6.进门、出门时帮别人扶门,让别人先走,做到礼让谦和。

7.过马路时认真等红绿灯;开车堵车时让出人行道。

8.不乱动别人的东西,尊重别人的隐私。

9.别人给自己倒水时,用手扶住杯子,以示礼貌。

10.轻声关门;敲门时一次敲两三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

11.别人和你说话时停下手中的事,直视对方的眼睛,不要戴着耳机和别人说话。

12.上下楼梯或走在图书馆内时,脚步要轻。

13.自觉排队。如果实在有急事,应该向排在前面的人说明情况,争取别人的同意。

14.咳嗽、打喷嚏时捂着嘴巴。

15.不随便评论别人,尊重别人的不同、甚至让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

16.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帮对方捡起来。

17.在超市推购物车时,注意购物车不要蹭到货物或人,经过小朋友身边时,伸手护一下孩子。

18.离开座位时,把椅子放回原来的位置,带走自己的垃圾。

19.递剪刀、刀子等物品时,把尖锐的一边朝向自己。

20.下雨天开车减慢车速;停车时给车和人让出通道。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