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早教

以幼为本,让孩子成为“大家庭”的主人

2014-08-20 14:26:42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启蒙教育

三、创设环境,体现安全性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幼儿情感依恋强烈,喜欢宽松、安全、温馨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更易敞开心扉。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也是教师对幼儿理解与爱的体现。教师要有母亲的情怀,能够尊重、欣赏孩子,接纳、支持孩子的想法,包容孩子解决问题时一些看似幼稚的做法,给孩子创设轻松、舒适的情感氛围,倾听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1. 树立榜样,形成互助机制

心理教育的力量在于真实,最真实的莫过于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若能经常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例进行教育,效果会更明显。“同伴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家庭式”班级管理策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运用“榜样激励法”,利用具体健康的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引导和规范全体幼儿的行为。

大部分幼儿因缺少兄弟姐妹而导致交往能力不足,而自由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时间正是孩子发展交往能力的良好时机。此时教师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交流平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明确各类游戏规则,知道与同伴一起游戏交往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教师还要用激励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同伴、好友的长处,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激发全体共同进步。这样,班级的良好氛围会越来越浓,温馨互助的精神会逐渐在班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 营造氛围,凝聚班级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集体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当然,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虚无的,它需要培养并且也是可以培养的。

一个新的集体组合之后,老师要想办法创设“大家庭”的氛围,启发和调动全体幼儿、家长、配班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孩子的价值,让他们做“家庭”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

老师还要通过“家庭”情景化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种样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活动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形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生幼儿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家庭化”的概念,以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建立一个温馨的、和谐的、平等的“家庭式”班级管理氛围,既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视野,创新幼儿园管理文化,又能实现孩子、教师、幼儿园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