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早教

远离心理阴影,让童年更加精彩

2014-08-19 10:03:1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的也越来越高。幼儿期的心理伤害如果不及时根治,则会给孩子留下永远的心理阴影。所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孩子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伤害,即称之心理伤害。

造成孩子心理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情景1:游戏活动即将结束,孩子们都在老师的引导下收拾各种游戏材料,一个孩子不小心将皱纹纸撒了一地,老师一看,言辞犀利地说:“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早上没吃啊,真不知道你爸爸妈妈是怎么教你的!”孩子一听,眉头皱得比皱纹纸还厉害。

反思: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都会成为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例中,老师在不经意间说出那么伤人的话,难以想象,这样的话对于稚嫩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痛的伤啊,若再传入家长耳中,又定会掀起轩然大波。

情景2:放学了,一位妈妈问自己的孩子:“老师喜欢你吗?”孩子神采飞扬地说:“老师最喜欢我了。”妈妈高兴地笑了。又一位爸爸问了同样的问题,孩子没精打采地说:“老师对我一点都不好,老师最喜欢xxx。”爸爸很不舒服地问:“你是不是调皮了?”“我没有调皮。”孩子急忙辩解。

反思:由于偏爱导致教育行为失当,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现象在幼儿园是十分普遍的。上例中的第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老师的偏爱而骄傲,会认为反正老师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老师都不会批评我,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孩子也可能会因此退步;第二个孩子和家长的心里肯定是失落的,有一种不被人重视的感觉。此时,孩子的心理就会出现变化,他们会觉得反正老师不喜欢我,我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表扬,于是打人、开小差这样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情景3:教学活动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讲完后老师提出了问题:“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可爱的小动物?”不少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为了体现层次性,先请一名平时比较内向的孩子起来回答,该孩子站起来一言不发,老师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只好失望地说:“请坐下来再想一想”。

反思: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要让内向的孩子更加活泼开朗,就应该多进行些“点名”回答,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和发展的机会。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包括去家访的时候,家长也是这样希望的。翻阅了一些资料后我发现,教师应该先了解这些孩子不愿意举手的原因。如果一个能力比较弱而且自卑感比较严重的孩子出于保护自尊心,而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时,教师绝对应该保护他们的这种沉默权,否则,他们会变得更加自卑。

情景4:游戏中,一名特别调皮的孩子与同伴争抢玩具,同伴未抢到哭了起来,老师气冲冲地走过来说:“xxx,你是怎么搞的,还想不想玩啦?”其他孩子也跟着帮腔,有的说:“把他送到小班去。”有的说:“告诉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安抚了一下正在哭的孩子,又过来总结:“你呀,看看xxx,他多乖,你应该多向他学习。”这个孩子沮丧地低下了头。

反思: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而有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这点,反而有先入为主,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就拿刚才的例子来说吧,每个班里都会有几个表现特别不好、经常违规的孩子。教师似乎因为这些行为已经“看死”了这些孩子,在处理相关的问题时,潜意识里认为一定是他先错了,有的不分清红皂白批评指责一番。此时,其他的孩子一定是积极地拥护老师。有些老师还会在最后来个总结,希望通过集体让他的行为有所改变,但是这样的教育对那个孩子的心理已造成了伤害,并且这样的教育会误导其他没有犯错误的孩子——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可以羞辱他。

情景5:小班教室里,老师正闷闷不乐地组织教学活动,此时一孩子因想家而哽咽起来,老师走过来说:“不要哭了,坐正了好好地学习。”可因为音量大了些,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老师不由火起,大声说:“不要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回家。”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

反思:孩子整天和老师生活在一起,教师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教师吓唬孩子不让他回家,我想这件事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内心深处的创伤,会对孩子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果教师能轻言轻语地安慰孩子,或是把这个孩子抱起来轻轻地拍一拍,孩子应该能逐渐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