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孕期

好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

2014-09-12 11:17:3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除了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之外,善子示弱的父母.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父母要适时任凭孩子扮演强大的角色“驾驭”自己借以帮助孩子释放白天在成人世界中积累的弱小感并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强父母、弱小孩”模式需要颠覆

亲子关系中,作为成人的我们往往习惯了扮演权威、强大的角色,保护孩子的安全、引导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行为界限“建章立制”等等,其出发点则是为了更好地爱孩子,并做好父母的角色示范。于是,在很多家庭里,强大的父母,弱小的孩子,成为亲子互动模式的常态。

然而,“强父母、弱小孩”的亲子互动模式在给孩子安全感、为他们成长助力的同时,也很容易令孩子积累一些弱小感,削弱孩子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力量。这些消极的自我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成为自卑、负性情绪的来源。《倾听孩子》的作者惠芙乐·夏洛蒂就建议父母每天给孩子半个小时的亲子时间在这半个小时里父母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打闹成一团任凭孩子扮演强大的角色“驾驭”自己借以帮助孩子释放白天在成人世界中积累的弱小感并密切亲子关系。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除了有意设置让孩子“强大”的时间外,还可以随机向孩子示弱,借以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能量,这样的示弱,可以讲究技巧,但一定要真诚,以免被孩子识破,弄巧成拙。

示“胆小”之弱,让孩子更勇敢

当下的“育儿指南”中,有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那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扱暗示,父母即使害怕特定的事物,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孩子“观察学习”到了父母对特定事物的恐惧。这样的“逞强”非常难为父母不说,也未必真的把孩子影响得更勇敢。相反,父母适当地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惧,更容易激发孩子的保护欲和对特定事物的勇气。

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我自己有个从小到大如影随形的恐惧,那就是害怕虫子,考虑到女儿桐桐去乡下时也有点怕虫子,一开始我也希望自己能掩饰这种恐惧,但我很快发现这样做很难。有一次给女儿读书时,一不小心翻到一个带大青虫的页面,我竟然吓得惊叫着把书一扔老远,原以为女儿会被吓着,却没想小家伙被妈妈惊恐的样子逗乐了,拾起书来后,一会儿得意地哈哈大笑,一会儿安慰妈妈不要害怕。结果,妈妈的恐惧没有被安慰掉,“虫子”事件却成为桐桐不怕虫子的转折点。从那以后,再看到虫子的时候,桐桐有时会恶作剧地拿来吓唬妈妈,有时会懂事地保护妈妈,无论如何,她对虫子的恐惧已荡然无存了。

示“笨拙”之弱,让孩子更独立

凭经验我们知道,善于偷懒的妈妈,更容易养出独立的孩子,那么这个“懒”怎么“偷”呢?学会示弱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拿整理书包这件事为例。我的女儿桐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为了培养她的责任感,我就对她说:“妈妈小时候没有整理书包的经验,以后你自己的书包就靠你自己了,妈妈没有能力帮你。”桐桐一听妈妈搞不定,就很自然地接受了,从此直到后来上小学,我都不用管她的书包。

对于那些凡事特别依赖父母的孩子,父母更要善于示弱,甚至故意犯错,以唤起孩子对自己的担当意识。比如,对于习惯妈妈帮他整理书包的孩子而言,妈妈可以在整理时故意遗漏一些东西,让孩子次日上课时发现依赖妈妈带来的不便,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再提出孩子亲自来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范”,就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以此类推,逐个击破孩子依赖性较强的行为。

示“差距”之弱,让孩子更自信

孩子虽然弱小,但他们的很多能力,比如音乐感知能力、语言学习能力、想象力等,却是成人望尘莫及的,而且由于自小就有着更好的教育条件,当今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往往比父母更强。如果父母能够善于发现这些差距,并适当示弱,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信。就我自己而言,当发现女儿哪些方面比我强的时候,我常用的示弱语言是:

“……太厉害了,妈妈小时候都不会呢! ”

“……能不能告诉妈妈,怎么才能像你做得一样好呢?”

“……妈妈有个请求,你来当妈妈的老师好不好?”

通常情况下,当桐桐发现作为成人的妈妈不如她时,都是更添信心并乐于帮妈妈一起进步的。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