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亲子鉴定的要求,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著《洗冤集录》中,就有关于子女认领父母遗骨的记载,认为子女血滴在父母骸骨上,如“血沁入骨”,则为其父母;“血不入骨”则无血缘关系。如今来看,这样的认亲不但不会洗冤,反而更会造成冤假错案。
血型鉴定法:只能排除,难以肯定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亲子鉴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鉴定方法主要依靠验血型,但血型鉴定有其先天不足。因为,常用的ABO血型只有A、B、O和AB型,最多5人就会出现重复。因此,只能得出排除的结论,而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再说,血型鉴定材料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容易变质;且对鉴定材料要求较高,取量样又多,如果当事人一方已死亡,就难以取材。
随着血型系统的不断发现,亲子鉴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达到认定水平。如近年来人们发现不仅红细胞具有不同型别,白细胞和各种组织细胞表面上有更复杂的型别,我们称之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型别。现已发现HLA抗原有148种之多,它们又分成7个系列。7个系列的148种抗原互相搭配,就会形成数以亿计的HLA型别。HLA好像人的“百家姓”,各个HLA系列的排列组合,又好像人的无数的名字,人同名又同姓者很少见,同样的道理,HLA完全相同者,除了双胞胎外,几乎不大可能。所以利用HLA鉴定亲子关系远比利用ABO血型鉴定准确得多。
DNA鉴定法,亲情试金石
1985年,一名叫加纳的小男孩向英国有关部门要求移民,理由是其母为英国人,但该女子已死亡,无法证实。医学家应用DNA技术,将小男孩的DNA与其姨妈进行比对,认定这名小孩确系该女子所生,小男孩的移民申请获得批准。全球首例DNA鉴定就此拨开迷雾。
所谓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是人类遗传基因密码。十几年来,随着DNA技术的不断发展,亲子鉴定技术越来越简便,结果越来越准确。它能使我们从中了解家族中的血缘关系,甚至民族的起源和变迁。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因整容而改变,然而一个人的基因是不可能全部更换的。因此,DNA指纹图谱可谓是现今最精确的身份证明。
由于每1个人不同组织中细胞含有的DNA都相同,因此DNA鉴定取材十分方便,只要人体一滴血、一滴精液,一根带毛囊的头发或是米粒大的人体组织即可进行鉴定。DNA检验结果精确度极高,其误差率仅为三十亿分之一。因此,DNA鉴定成了“打拐”利器,是自己亲生的“跑”不了,不是自己亲生的“拐”不到。
DNA技术应用比较广泛,除亲子鉴定以及刑事案件侦破外,主要用于空难、爆炸等大型事故现场的身份鉴别。现在DNA亲子鉴定已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诸如离婚中孩子的抚养、怀疑配偶不忠、怀疑“狸猫换太子”、遗产继承权的确定、遗失或失落多年家庭成员的认亲、私生子的亲生父母的确认、移民、签证、上户口、人工授精案及违反计划生育案等。
这里必须提醒的是,个人做亲子鉴定应先到当地司法部门办理委托手续,然后到指定的权威部门去做,并由专家负责解释鉴定结果,切勿随意滥做。同时DNA鉴定也不是万能的,如果被鉴定者的遗体或遗体碎片被烧焦,DNA鉴定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