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心理医生常遇到这样的询问:“精神病遗传吗?”“精神病人生的孩子是不是也患这样的病?”“生病期间敢要孩子吗?”“服着药敢给孩子喂奶吗?”“我长这个病,俺孩子大了也长这个病吗?”等等。
上述系列问题属精神疾病患者优生优育的范畴,越来越受到患者、家属和社会的重视。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事关个人、家庭幸福,也与民族兴衰相关,把握不好,危害甚大。潍坊名医专家解释说,精神疾病患者孕育问题,从狭义上说,主要涉及疾病遗传和药物对胎儿、乳儿的影响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是精神科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病种,不同的病种,其遗传度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而言,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焦虑药和心境稳定药等,每类药物又有诸多品种,不同品种的药物对胎儿和乳儿的影响也不一样,要具体药物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由躯体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心肺肝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的精神疾病,遗传性可能为零。另外,像使用成瘾物质(如吸食毒品)所致的精神疾病也与遗传没什么关系。而像我们临床上常见的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疾病就有遗传的可能性。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疾病有家族聚集性,即某家族成员(有血缘关系者)发病率明显升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中,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对胎儿、乳儿的影响相对小一些,抗躁狂药、抗焦虑药和心境稳定药物对胎儿、乳儿的影响就大一些。具体品种而言,像碳酸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对胎儿的危害是肯定的,妊娠前三个月应禁用,而像氯氮平、利培酮、奎硫平等对胎儿的影响尚不甚清楚,孕期应慎用,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最好不用。
专家最后提醒道,精神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怀孕,对胎儿影响的大小主要看患什么疾病和使用什么药物两个方面。如所患疾病的遗传度大,最好不要怀孕,尤其是在发病期;使用的药物对胎儿的危害是肯定的话,不应怀孕。在妊娠前三个月内不使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是比较好的选择。药物成份在乳汁中出现,各种药物存在差别,对乳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药物使用说明书中有记载,应认真阅读,遵照使用说明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药期间,乳儿最好采用人工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