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儿童出现心因性失忆怎么办?

2014-12-22 09:56:2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护理 儿童疾病 心因性失忆

失忆是为了更好地避难

人在无法承受某些打击或压力时,潜意识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进行自我心理防卫。心因性失忆症,从实质上说,就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心因性失忆,与其说是想不起来了,不如说是不愿意想起来,从而让心灵免于面对困境或压力。

上面说过,心因性失忆症的原因是心理性的,大致说来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是持续性的,比如学业、事业上的压力,也可能是突发性的,比如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二是人格特征。有些人的人格特征容易出现心因性失忆,比如表演型人格,还有退行型人格、回避型人格等。三是心理素质。有些人心理脆弱,自我防御体系的阈值较低,难以抵御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遇到困境就容易导致心因性失忆症。

就方华的情况看,他小学经常生病,就属于躯体化现象。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人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时,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这是人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以减轻内心的痛苦。躯体化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心因性反应,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这样,生病就成了心灵的避难所。

三年级是学业的一个特殊期,也是一个转折期,而六年级又马上面临毕业和升学,对孩子来说,这两个阶段都是心理压力较大的时期。正是因为这时期的学业压力大,结果导致方华只能逃进病里来避难。

我在职业生涯中,经常看到这两个年级的学生生病,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方华在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躯体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由来。那时候,方华确实也通过生病而避难成功——他逃避了上学和考试,而无人指责他。

但是,到了初中,方华不能通过生病来避难了——尽管他病休在家,但是全家人为了他以后的前途,纷纷敦促他上学,这让方华感到无路可走。

怎么办?逃进病里还不能避难,自我心理防卫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于是,方华逃进了心因性失忆症里。因为失忆可以更好地逃避困境,更好地实现避难。这样说来,心因性失忆症就成了孩子最后的心灵避难所。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心因性失忆却是连心都“不见”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自然他也就不烦了。于是,方华成功避难,没有了烦恼,不用再去面对学习和考试压力了。

面对压力,我们都会寻找避难所。但是,要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的,确实不多见。那么,方华为什么会“中招”呢?

从前面方华父母的讲述中,可以得知:病根在家庭,在家庭教育的失误上。这个失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爱,爱护过头;一方面是压,压力过大。爱护过头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的年龄增长了,但是心灵没有成长,形成了退缩、退行、回避等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见困难就怕,就躲,就逃。压力过大导致的结果,是让孩子面对学习感到困难重重,难以面对,于是,越害怕越想逃,越想逃越害怕,恶性循环,状态越来越差。这两方面的失误,导致方华先是逃到病里,后来发现逃到病里也不行了,只好逃到心因性失忆症里了。

心病还需心药医

通常,心因性失忆都能恢复正常,且恢复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医学治疗,或者说采用医学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心病还需心药医,重要的是,对当事人及其家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1.是缓解现实压力。

如果现实压力有所缓解,适应能力有所增强,生活环境有所转换,心因性失忆往往可以获得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如果了解了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所在,首先需要帮助当事人心理减压。其中,心理疏导、心理宣泄、转换环境、增强能力,都有心理减压的作用。一般来说,压力缓解了,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2.是增强心理素质。

生活中压力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要增强心理素质,学会直面生活,勇敢应对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心理素质,重塑良好人格,引导当事人学会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心因性失忆。在出现症状后,更需要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当事人一旦在心理上可以直面现实,失去的记忆也就能够恢复了。

3.是利用事件重演。

有的心因性失忆,可以通过事件重演来帮助恢复记忆。所谓事件重演,就是重复当初导致精神创伤的类似情境,这样会激活相关的记忆内容。这个事件重演,常常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比如,一个偶发刺激恰好与当初的情境相关联,就可能激活相关记忆。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专业人员引导进行事件重演,也可以采取催眠疗法来恢复记忆。

针对方华的情况,应该从前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帮助他减轻压力。为此,我与他做了较长时间的沟通,给予他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缓解学习压力。同时,与老师沟通协商后暂时免除了他的作业,允许他暂时不参加考试。有了这些措施,方华的压力减轻了不少,记忆逐渐恢复。

二是让他学会直面生活。方华的心灵要得到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父母要帮助孩子重塑人格,给他机会锻炼。这也是根本所在,只有人格成熟,能够坦然面对学习压力,才不会想再逃到心因性失忆中避难。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意识到这一点,积极配合,帮助孩子逐渐走向成熟。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