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为什么孩子犯错了却死不认错?

2014-12-22 09:43:40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教育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不少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些小过失,甚至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其实孩子并非不诚实,他不愿承认错误,也是有原因的。家长只有洞察孩子们心中的小九九,才能施以正确的教育。

害怕惩罚的东东

场景:5岁的东东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沙子,因为一把小铲子与小女孩盼盼发生争执,东东力气大,一把推倒了盼盼。盼盼大哭,跑去向东东妈告状。东东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打了盼盼,还说沙堆很软很滑,是盼盼自己摔倒的。这时,别的小伙伴跑来作证,都说是东东动手推人。东东妈很生气,命令东东向盼盼道歉,东东咬紧嘴唇抗拒。回到家,东东挨了爸爸两巴掌。爸爸说,第一巴掌是惩罚他欺负女孩,第二巴掌是惩罚他不诚实,死不认错。从那以后,东东没有变得诚实起来,再犯错,他不是主动承认,而是挖空心思为自己辩解。东东妈很不解,为什么孩子小小年龄就这么不诚实呢?她还担心,孩子不承认错误就不会改正错误,以后会吃大亏。

分析: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做法,决定了孩子下一次犯错时选择采取什么方式来避免受到伤害。害怕被家长训斥,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于是孩子会如实向家长汇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教训,让孩子长长记性,以免以后再犯同类错误,于是训斥、打骂。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经常这样做,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就会考虑:“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妈妈或许不会惩罚我,或许会继续喜欢我。”于是孩子开始尝试说谎或用寻找替罪羊的方式来避免受到惩罚。东东不肯承认自己推倒了盼盼,还寻找借口,拿又软又滑的沙堆当替罪羊,正是这种心理。

对策: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审时度势,无论自己还是孩子,只要有一方当时有情绪,就应该选择冷处理,先把这件事放一放,等到双方都冷静下来时再讨论。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犯错,盛怒之下责罚孩子,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害怕,而孩子一害怕,就会只关注家长的情绪以及自己将要受到的惩罚,至于事情本身,早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说,情感危机冲淡了理性思考,孩子不可能接受教训,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情绪,家长在没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之前采取任何方式教育孩子,都不能收到好效果。

等大家都冷静下来以后,妈妈可以采取事后回忆的方式问孩子:“宝贝,你刚才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我希望你能告诉妈妈。虽然这个错误是妈妈不希望看到的,但如果你能诚实地承认错误,妈妈会很高兴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比训斥、打骂孩子要好得多。

捍卫荣誉的囡囡

场景:家里来客人了,妈妈陪客人在客厅说话,6岁的囡囡一个人跑到卫生间玩水。突然,妈妈听到卫生间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妈妈生气了,高喊:“死丫头,快给我出来!是不是又玩我的化妆品了?这回又打碎了什么?”囡囡怯怯地挪出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没……我没玩……”妈妈更生气了,当着客人的面训斥女儿:“还不承认!不是你是谁,玻璃瓶会自己掉下来吗?不诚实不是好孩子!”囡囡拖着哭腔辩解:“洗手台上太滑,是你把瓶子放在台子边上的。”妈妈气得直哆嗦,又羞又恼地对客人说:“你看看,这孩子哪像我生的?”囡囡大哭起来。

分析:中国有句老话:“堂前训子,背后教妻。”意思是说,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下进行,不用给他留面子,而教导妻子则要照顾她的面子,所以要私下进行。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与成人一样受到尊重,所以“堂前训子”害处多多。如果家长当着很多人的面指出孩子的错误,训斥孩子,可能会令孩子产生羞辱感和抵触心理,这时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此外,家长在外人面前不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

对策: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犯错时,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台阶下。比如,妈妈听到卫生间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判断是囡囡又在玩自己的化妆品了,这次还摔坏了东西,应该按捺自己的怒气,和颜悦色地问女儿:“刚才你和小狗在卫生间里玩,是不是小狗把妈妈的擦脸油碰掉了?你可不可以告诉小狗,乱动妈妈的化妆品是不对的,让小狗下次不要再乱动东西了,好吗?”囡囡免去一场在客人面前丢人现眼的“灾难”,心里一定感激妈妈,而小狗因为她的过失而受到了责骂,囡囡一定会感到愧疚。等客人离开后,囡囡多半会主动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擦脸油不是小狗摔坏的,是我摔坏的,我以后再也不玩你的化妆品了。”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