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的好记忆是怎样“炼”成的?

2014-12-01 10:22:0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记忆力训练的11个金点子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记忆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能有效挖掘孩子记忆的潜力,促使孩子记忆力发展得更快更强。如何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建议如下:

1.为孩子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越丰富,提供的形象鲜明的记忆对象与材料也越多,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与满足孩子早期动作记忆与形象记忆的特点与需求,让他们“见多识广”,从而收到“博闻强记”的效果。如玩具,尽量给予各种颜色、有声且能活动的款式;播放音乐,多种旋律与节奏交替;念儿歌、讲故事、认数字时配上图片、动作或夸张的声音,变抽象材料为具体形象……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记忆,而这些记忆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面前又会引起新的联想,从而使孩子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2.建立有规律的日常习惯

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强化孩子的记忆力。如孩子睡觉时,把布娃娃放在枕头旁边作为陪伴,习惯之后,睡觉前孩子会把布娃娃拿到枕头旁边。等孩子会说话了,你可以问他:“让谁陪你睡觉呀?”通过这种方法强化他的语词记忆。

再如,孩子玩罢玩具,教他物归原处,即从哪儿拿来再放回哪儿,督促孩子养成拿取物品时记住物品位置的习惯,同时使孩子的记忆能力也得以增强。

3.游戏促进记忆

歌德有一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将记忆训练的内容渗透其间,让孩子在极大的兴趣中强化运动记忆与情绪记忆。如玩玩具、说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你问我答等游戏。换言之,聪明的父母绝不强制孩子死记硬背地记知识,而会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记,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记忆的发展。

4.布置任务促进记忆

2~3岁后,父母可有目的地给孩子布置记忆任务,培养记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如周末游览动物园,先告诉孩子留意去动物园的路线、园中的动物名字以及模样,回来后要讲给爷爷奶奶听。再如讲故事前嘱咐孩子:“妈妈讲个故事,你可要记住哦,回头好讲给姥姥听。”孩子有了任务的压力,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的兴奋性可随之提高,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因而记得牢记得久。当然,给孩子提出的记忆任务要尽量具体、难度适中,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超前。当孩子完成任务后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5.避免机械记忆

3~4岁后,要帮助孩子理解,避免单纯的机械记忆。无论讲故事或唱儿歌,父母有必要将故事或歌词的内容,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逐渐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让新知识与脑子里原有的知识经验“挂钩”,更容易记住。

6.抓住记忆的最佳时机

研究表明,入睡前是一个记忆的黄金时间段,将故事、谜语、歌谣等安排在此时讲给孩子听,然后入睡,不再有别的东西干扰,大脑便有一个很好的自行巩固记忆的过程,记得最牢。

7.情绪高涨促进记忆

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对事物的记忆力也最强,如逛商场或超市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陈列的物品,离开以后要求他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在街上行走时,让孩子观察周围行人的发型与穿戴,然后描述出来。

8.多种感官并用效果好

眼睛、耳朵、语言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以便促进记忆。实验资料显示,以10张图画作为记忆材料,单纯依靠听觉的记忆效果为60%,单纯依靠视觉的记忆效果为70%,而如果将视觉、听觉和语言活动协同进行,记忆效果则会升至86.3%。这个奥妙就在于由多种感官参与的识记活动,可以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的神经联系,效果自然更好。

9.引导孩子多多回忆

好的记忆应该是能记善忆,有的孩子记东西很快,就是被问到的时候想不起来了,其实,不是孩子没有记住,而是孩子不善于回忆。如父母多与孩子一道谈论以前的事情;一起唱以前学过的儿歌;也可在一天内或几天后要求孩子回忆玩了什么、吃了什么、跟谁一起玩,以培养孩子这种能记善忆的能力。

10.动手动脑,促进记忆

以搭积木为例,大人在讲解、示范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孩子才会记住想要记住的内容。

11.循序渐进

孩子记忆的过程是渐进性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少到量多逐渐积累的过程。比如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不妨让您的孩子先记住故事的题目,然后记住故事中的人物,再分段记住故事中的内容,最后才要求孩子把整个故事连贯起来记忆。其实,孩子学习其他的内容也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上11点是针对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而对应的记忆方法,我们在引导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讲方法,遵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切不可单纯从成人意愿的角度要求孩子完成超越他能力范畴的事情,教育要遵从孩子的内心。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